林樓沒有直接對香山飯店的設計進行修改,一來這么做不禮貌,這畢竟是貝聿銘的作品,他已經指出了問題,如果再直接修改的話就有些過了;二來,要是執著于各種細節,反而落了下乘,現在貝聿銘需要的并不是細節上的修正,而是整體設計理念的重新思考。
他并不是沒有設計好香山飯店的能力,而是對東方建筑文化的了解還不深入,暫時沒能體會到其中的精髓,等再過若干年,貝聿銘設計秀美術館和蘇州博物館的時候,就完美地把握住了這種精髓,并將其和現代建筑圓潤地融合在一起,造就了兩座經典。
所以更重要地是對他的啟發,縮短他理解東方建筑文化的時間,然后他自己就能找到如何修改方案的辦法,到那時候,再協助他對一些細節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我隱隱約約感覺到了一些東西,但還不是很清楚;愛玲,你幫我問賓館借兩輛車,我們再去香山現場看看吧!”貝聿銘說道,這次他的夫人盧愛玲也陪同他一起來了,負責照顧他的生活起居。
來到香山之中,到了虛朗齋的舊址,繼續向上爬,站在高處俯瞰那塊地方,貝聿銘思考了許久,“現在看來,如此大體量的建筑放在這里,確實有些突兀了,或許我們應該把飯店的規模縮小一些。”
這樣再好不過了,反正顧為民他們的目的也只是想利用貝聿銘的身份和聲望來展示國家對外開放的決心罷了,他們并不在乎建筑的大小。
歷史已經證明,這么大體量的香山飯店很難在短期內收回成本,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對國家財力的浪費,當然,這種浪費和國家能從這個項目中能得到的收獲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但能節省一些總是好的。
“小林,你把虛朗齋的圖拿出來我再看看!”貝聿銘吩咐道,“上次你在會議上展示的部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再對照現場研究下。”
林樓展開了圖紙,虛朗齋由書禪室、學古堂、郁蘭堂、貯芳樓、物外超然等建筑構成,南部有一座石渠,能將蜿蜒流水引入其中,而香山飯店的選址就在這里,在貝聿銘的設計中,這處曲水流暢被保留了下來。
在圖紙上,建筑整體規模雖然不小,但每一處建筑都不大,依山勢而建,和周圍的環境幾位融洽地結合在一起,貝聿銘盯著圖紙沉思良久。
回去之后,貝聿銘便開始了緊張地工作,不斷畫出草圖讓其它人完善,對一名建筑師來說,他的畫工確實有些不合格,不過身為成名的建筑師,這些活兒交給手下人去做就好了,好在他們都熟悉了貝聿銘的畫風,倒也不擔心分辨不出來。
這些活兒就沒辦法在會議室里完成了,于是他們借了BJ市院的畫圖室,來完成這份工作,一進到畫圖室里面,林樓就愈發地懷念電腦時代了。
一間類似工廠的房子里面,密密麻麻地擺放著許多桌子,這些桌子或是水平面的,或是桌面微微傾斜,許多戴著眼鏡的設計師都趴在桌子上忙碌地繪圖,不少人的眼睛都快貼到紙上了,看來長時間的伏案繪圖對他們的視力造成了極大地損壞。
“這里的燈光太昏暗了!”弗里德曼看得直搖頭,“這里的窗戶應該再大一些,白熾燈也應該換成燈管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