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靜一靜。”看時間差不多了,胡忠平拿起話筒,“今天咱們過來,是想讓大家聽聽林樓同學講述國外最新建筑手繪的理念。”
“可能有同學要問,林樓今年才大一?有什么資格給咱們講這些?”這話說完,下面響起一片笑聲,的確有人這么想。
“這里我要說明下,林樓同學雖然是大一新生,但是他在手繪這方面已經超過我了,而且還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就更不用說你們了!”這話一說,笑聲戛然而止。
胡忠平既然能給清華建筑系教手繪,說明他在這一領域,起碼在同齡人之中,絕對是頂尖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個機會,人家身為老師都坦誠這一點,那些還在胡忠平課堂上學習的學生有什么理由不服?
“而且你們知道我和周老師去找林樓給你們授課的時候,他在干什么嗎?”胡忠平環視一圈,這才揭曉謎底,“他在給BJ市建筑設計院的設計師們上課!其中有你們的學長,也有四十多歲、正高級別的高級建筑工程師。”
“嘩~~”現場頓時一片嘩然,聽到已經畢業的學長,還有獲得正高職稱的前輩都在聽林樓講課,他們為之驚訝不已,“正高?那放到學校里面豈不是相當于教授了?林樓都有資格給教授上課了?”
而且BJ市院在他們畢業分配的選擇里,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單位了,設計院牌子響,還能留在京城,一向是建筑系學子們青睞的對象,好多人想去都去不了,人家都做到這種程度了,他們還有啥不服氣的?
沒看出來啊,老劉竟然是正高?沈隆被嚇了一跳,現如今可不是九十年代后職稱泛濫的時代,九十年代之后,建筑界的職稱開始泛濫,好多負責行政、后勤的也堂而皇之地給自己弄個高級工程師的頭銜出去顯擺。
搞得建筑界有些烏煙瘴氣,所以才有了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師等一系列頭銜,以后再想評級就得考試了,這才規范了許多。
而那時候也有了個更牛逼的頭銜,特許一級注冊建筑師,1994年,建設部頒發了第一批特許一級注冊建筑師證書,要求極其嚴格。
要么是1994年之前被授予建筑專業設計大師稱號者;要么是1993年前擔任高級建筑師職務并在崗者;要么具有工程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且曾擔任300人以上建筑設計院正、副總建筑師五年以上在崗者。
要么是應聘參加注冊建筑師試題設計和考卷評分等工作的高級建筑師,而且還得同時主持過兩項大型項目建筑設計,并獲得一項高官優秀工程設計獎的人才有資格申報,張錦秋等院士就是第一批特許一級注冊建筑師。
1980年關于職稱的申報批復還沒有后世那么泛濫,四十多歲就能評上正高的都是相當了不得的專家。
不過馬上即將迎來一個黃金時代,由于人才斷層的原因,八十年代畢業這一批建筑系學生想獲得正高職稱,需要耗費的時間是建國后最短的,有些格外牛逼的人物,甚至三十五歲就能評上正高,院里那些五六十的老設計師看了不知道有何感想。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才引發了日后的職稱泛濫吧?這對林樓來說卻是一件好事,說不定他可以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挑戰下建筑界最年輕正高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