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符合規定的參賽稿件我們已經篩選過了,待會兒會拿出來供大家檢查,以免初審的時候有疏漏,有滄海遺珠之嘆!”
這樣的情況在各類建筑設計比賽中確實偶有發生,日后扎哈-哈迪德去香江參加比賽的時候,作品在初審階段就被刷下去了,然后磯崎新在落選稿件中翻了出來,磯崎新驚嘆于扎哈的精妙設計,將大獎頒發給她,從而成就了一段佳話。
現在是復審階段,每件作品都會有多名評委分別打分,然后算出平均分,最后按照分數高地進行排名,如果出現有爭議的作品,將會由評審會主席,也就是金會長做出決定。
這也就是現在交通不方便,等到日后,還會添加現場答辯的過程,這樣建筑師在設計這件作品時候的想法,就能更加清晰地展現給各位評委了。
通過初審的作品被運進來發給大家,每個設計方案圖板背面右下角應注明參賽作者單位、姓名等信息的地方,已經用紙糊好了,以免有人作弊。
不過吳天明早就看過秦凱的作品,于是一眼就認了出來,吳天明運氣還不錯,這件作品沒多久就送到了他手里。
吳天明裝摸做樣的看了片刻,“不錯不錯,建筑功能完善,公園的游覽動線清晰,稍微修改下就能直接拿去用了,學生里能有這種水平的確實不多,值得鼓勵。”
然后毫不猶豫地打了高分,當交到下一位評審手中的時候,他還特意表揚了幾句,那位也微微點頭,可輪到打分的時候,還是比吳天明打得低了一些。
由于作品采取匿名的方式,又是多人評審,所以大家看到好作品也會互相交流,不一會就有人驚叫起來,“哎呀,這件作品不錯啊,不僅相當成熟,而且還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咦,這幅作品好像有點眼熟,我似乎在《城市規劃學刊》上見過,應該已經蓋好了,修建好的作品也可以參賽?”能引起如此轟動的,自然是林樓的作品了。
“按照規定,只要是去年在校期間完成的作品都可以,究竟有沒有建成并不影響評審結果。”馬上就有人解釋道。
“這是誰的作品?”在場的還是以建筑師居多,平日里常看的也就是那幾本建筑類的期刊,所以沒見過林樓的文章也不奇怪。
“呵呵,這個可不能說,不過待會兒等結果出來就知道了,我估計這件作品應該就是咱們這次比賽的第一名了!”那位沒有透露。
等復審結束之后,分數排名出來了,林樓果然是第一,而秦凱則恰好就差了一名,只能拿二等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