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下一期的封面推薦文章已經有了!”胡祥馬上出聲拒絕。
“這可是第一屆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而且還是我們雜志社聯合主辦的,全國上下的建筑系都關注著呢!結果公布不進行封面推薦似乎有點不合適吧?甚至還會有學校覺得我們對這個獎項不夠重視,今年繼續征稿的時候,人家說不定就不愿意報名了!”有人反駁道。
“這次競賽固然是咱們聯合主辦的,但《建筑師》雜志畢竟是一本建筑理論期刊,所以在競賽結果和重量級的建筑理論論文之間進行選擇的話,我還是會選擇后者作為下一期的封面推薦文章。”胡祥從抽屜里拿出一摞紙來,“恰好我現在手頭就有這么一篇大文章!”
“什么樣的文章比這次的競賽結果還重要?吳委員的還是楊大師的?”一聽到有大文章,編輯們都好奇起來。
“一篇關于本世紀四五十年代到現在國際建筑理論變遷的大文章,這篇文章清楚地介紹了當代建筑從現代主義向后現代主義演化的過程,并對幾位在這一過程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建筑師,例如路易斯-康、羅伯特-文丘里等大師和他們的作品進行了介紹。”
“這樣的文章別說做下一期的封面推薦了,就是當成本年度的重點推薦文章也是綽綽有余啊!”胡祥高興極了,自己沒白跑一趟啊,拿到這樣的大文章,今年的獎金和評優沒跑了。
“這樣的文章確實是重量級的!是誰寫的?”既然能擔任《建筑師》雜志的編輯,這些人自然明白這篇文章的分量。
“說來也巧了,就是咱們這次競賽的第一名,清華大學建筑系的林樓同學!林樓同學不僅在建筑設計實踐方面卓有天賦,對理論的研究同樣精深啊!有這樣的大文章在前,相信那些建筑系的老師學生,也不會抱怨咱們對獎項不夠重視了。”
“而且今年繼續征稿的話,報名的人還會更多;想想看,以后那些獲獎者就可以自豪地說,林樓是第一屆的一等獎,我是第二屆的一等獎!林樓同學等于是幫我們拔高了獎項的聲望啊!”牛瑞越說越興奮。
“額,可他還是一個學生,現在就寫這樣的大文章,有人認可么?”還是有人有所顧慮,一般來說,這種文章要有一定資歷的人寫,大家才會信服,而林樓只是個大一新生罷了,權威性自然會受到質疑。
“我早就想過這個問題,林樓同學也想到了,所以他讓吳委員和貝聿銘先生幫忙寫了評語,有這兩位大師的認可,誰敢不服氣?”胡祥亮出兩張紙來,正是吳委員和貝聿銘的親筆評價,對林樓的文章很是贊賞。
“那就沒問題了!到時候把兩位大師的評價放在前面!下一期的封面大推薦就是林樓的文章了!”諸位編輯果斷達成一致。
等這一期雜志印出來的時候,封面上印著碩大的兩個字——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