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給了這樣一個機會,林樓可不想只讓他擔任這個項目的駐場建筑師而已,眼下自己的團隊還不完成,還缺一名出色的結構師,要是能接著這個機會從同濟挖個得力干將過來,那就再好不過了。
先通過這個項目接觸接觸,了解下他的專業能力和性格,要是合適的話,總有辦法能拉到自己的團隊中來。
“既然要做駐場建筑師,施工肯定得了解;你這個項目用了曲面設計,要是對結構沒有透徹的了解,也不好把握施工的細節,這兩個條件我理解,但是為什么要強調脾氣好呢?”梁教授有些疑惑。
因為,這個人我是打算拉到我的團隊中來的,將來要長期合作的,要是他脾氣不好,我怕他打死我!
建筑師和結構師既是搭檔,也是天敵,建筑設計得再好,也得結構合格才能落地,尤其是那些不走常規路線、外形獨特的建筑作品,每一個都是對結構師嚴峻的考驗,為了把這些建筑變成現實,不知道有多少結構師撓禿了頭發。
央視的大褲衩為什么在被普通人詬病的同時卻備受建筑界推崇?從功能上而言,最適合媒體大樓的其實是環形流線,庫哈斯卻打破了傳統的在地上平面一個環的形式,而是將環立了起來。
這樣做既節省了地面的空間,留出了一片很大的前廣場,又將不同私密性的功能區塊分布開,給行政辦公區域提供最好的私密性以及視野景觀,而需要保證更好的可達性的功能區就放在低層。
而從結構上來說,那個大跨度長懸挑結構更是堪稱奇跡,頂部的尖角下無支撐,重力要側向傳遞給兩邊的塔樓,再由塔樓傳遞到地面,如此以來,在懸臂和塔樓的拐角處就會形成很大的彎矩,應力很大,進而對建筑結構提出很高的要求。
央視大樓卻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這也是這棟大樓被2007年美國時代周刊將大樓評為世界十大建筑奇跡,2013年世界高層建筑學會又將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評為全球最佳高層建筑的原因所在。
但這一切的背后不知道獻祭了多少位結構師的頭發,其實央視大樓還算好的了,紐約Oiio工作室曾經提出一個概念性的設計TheBigBend,號稱全世界最長的樓,它的結構倒也是簡單,從地面升起后,于最高處彎曲180°,再降到地面。
整體看起來像是一個倒著的U型,只是U型的另一側最下方并不和地面接觸,或者說成是把手超級加長版的拐杖更合適一些。
然而這樣的設計建筑師是高興了,結構師就該殺入了,這玩意兒的結構該怎么實現啊?如果U型另一側不和地面接觸,單靠一側根本撐不起樓梯的重量好么,你該不是逗我玩吧?
林樓倒是不至于弄出TheBigBend那種不可能實現的建筑來,但超乎常規的結構肯定會有,所以為了自己生命保險起見,一定得找個脾氣好的結構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