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我能要幾本?”果然,一聽到這個,林米塔的眼睛就亮了,期期艾艾問道,“三本行不行?要是多的話,兩本……哦不,一本也成啊。”
“給你五本的額度,你現在就可以把清單先列出來,我幫你購買。”林樓大度地說道,反正都打算把他留下了,那他的專業能力越強林樓越高興啊。
“這有點太多了吧?”林米塔有點被這個從天而降的餡餅給砸暈了,五本期刊雜志?這得多少美元啊?
“沒關系,我們團隊的人都有這個福利,我現在訂了好多本國外的期刊呢,建筑方面的,水電方面的、暖通方面的、園林景觀方面的、理論方面…….只要是和建筑有關的都有。”林樓甚至在四合院里專門騰出個房間做期刊室。
這也是吸引京城青年建筑師來他這里聚會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如今各家學校的經費都不寬裕,沒那么多錢來訂閱國際期刊雜志,要想了解更多的國外信息,就只能來林樓這兒了。
“我明天就要回去了,你最好盡快把清單給我,這樣下個月去開會的時候,就能看到最新一期的雜志了。”只要你習慣了我這優越的條件,以后想走估計都舍不得了吧?
“我馬上給您寫!”林米塔果斷地說道,立刻從上衣兜里抽出鋼筆,從包里拿出筆記本寫了起來。
“我看看啊!”寫完之后林樓接過來看了看,指著其中的兩本說道,“這兩本雜志的權威性近些年來有所下滑,可以換成英國的《高層特殊建筑結構設計》和《建筑物理學報》,這兩本雜志我感覺還是很有用的。”
“《建筑物理學報》學校倒是有,所以沒寫,《高層特殊建筑結構設計》我沒聽說過。”林米塔不好意思地說道。
“那就換成日本的《亞洲建筑與工程學報》好了,日本這些年的建筑進步很快,出了不少成果,看看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重新調整好之后,林樓將清單收了起來。
然后帶他去見了見于濟川,晚上一起吃了個飯,于濟川對他也比較滿意,讓他等圖紙一通過審核就過來工作。
駐場建筑師的問題算是解決了,第二天林樓就回到了京城,一邊等著上海項目的圖紙審核結果,一邊做著林州大學圖書館改建項目的設計草案。
“光照數據我們這幾天已經計算出來了,但是現在還有兩個難題,第一,這么多采光井要怎么設計才能既美觀又可以滿足需求;第二,我們這個設計將絕大多數建筑都埋在了地下,第一印象肯定不如顧杰的設計震撼,要如何展示才能說服林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