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建筑系的辦公室里,幾位中年教師正在閑聊,話語間頗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哎呀,小胡、小李他們幾個還是有些不穩重啊,身為老師竟然跟著學生瞎混,看看,現在出事兒了吧?俗話說得好啊,嘴上沒毛辦事不牢,這老年間流出下來的話都是有道理的。”
胡忠平、李慶熙、馮少平、金秋香和徐家平等人跟著林樓做項目,發了不少文章,眼看著已經威脅到他們的地位了,這些中年教師也是有些著急。
他們當年讀書的時候環境不好,基礎沒打牢,現在在專業方面已經漸漸有點力不從心了,但依舊舍不得放棄現在的地位,但新一代的青年教師已經慢慢成長起來,眼看著就要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了,卻遇到了這樣的事兒。
要說專業能力他們有所欠缺,可從哪個時代過來的人,嗅覺可是非常靈敏的,看到報紙上連綿不絕的批評聲,他們馬上意識到,林樓和徐家平等人的好日子要結束了。
“呵呵,之前林州大學圖書館的錢可大部分都分給他們了,他們幾個天天往家里搬東西,要我說這有點不和規矩吧?院里發多少工資,發多少獎金都是有定數的,他們是不是該還回來?”有人甚至惦記上錢了,這樣今年院里的業績就能多上一些,年前也能給大家多發點么!
“老趙說得有理啊!都在一個單位上班,大家伙拿這么點兒,他們拿那么多,這像話么?而且身為清華院的職工,怎么能私下里接項目呢?要都這樣,以后誰還愿意為院里干活兒啊?照我說,上海項目的錢也應該還回來!”能多拿錢誰不愿意啊?馬上就有人附和道。
說得你平時好像在院里干活兒了一樣,就你那點本事,就算想畫圖院里也不敢讓你動手啊,浪費紙張倒是小事兒,將來返工可就耽誤時間了!
也有人在旁邊暗暗腹誹,你們幾個屁本事沒有,還最喜歡斗來斗去,搞得院里烏煙瘴氣,小林他們好不容易做出成績,你們就給盯上了!
“呦,都在聊什么呢?這么高興!”正說話間,又一位老師推門進來了,手里還拿著報紙,“哎呀,小林他們的事情可是鬧得越來越大了,現在報紙上又刊登文章了!”
“哦?拿來我看看!”那幾位正在批評林樓等的老師一聽到這個就更精神了,馬上搶過報紙匆匆翻看起來,腦子里已經浮現出各家媒體紛紛批判香山飯店和林樓他們的言論來。
“嗯?”但是一看正文,他們全都傻了,情況不對啊?今天怎么改夸獎了?這風向變化的也太快了吧?不不不,肯定只是一家報紙出了問題,絕大部分肯定還是批評!
“來,我們換下報紙!”幾個人同時說道,又同時愣了下,這才飛快地交換,然而交換后的結果還是讓他們失望了,所有報紙的風向都是一致的,全都是引用歐美媒體的報道,稱贊香山飯店的內容。
甚至還有報紙提到了林樓的理念,認為貝聿銘的香山飯店正是對本土設計理念的最好解釋,本土設計理念為中國的建筑師指出了一條新路。
“太不像話了!他才多大年紀!大學還沒畢業呢!就開始談理念了!”幾位中年教師氣得渾身發抖,手腳發冷,他們要是起來了,我們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