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奇特的外立面.更不用那些新式的建筑材料,只是用最普通的材料傳達出一種莊重深沉的效果,并且保留了一份歷史的痕跡感。
在室內裝飾中運用ArtDeco裝飾風格.ArtDeco裝飾風格本身代表著一種現代工業文化向歷史文化的追溯,強調空間的對稱-習慣使用金屬色為裝飾主色,優雅的幾何圖形經常被運用到裝飾物之中。
這些元素都讓看慣了蘇式建筑的徐家平很是好奇,他已經打定主意,一有時間就認真研究半島酒店的設計,爭取多畫幾張手繪圖出來。
早上,喝過早茶之后,司徒寶云就陪著他們前往現場查看土地,他還試圖幫林樓引薦競賽的主辦方,不過被林樓拒絕了。
在比賽之前就和主辦方接觸有點不太合適,萬一他們因為渣打銀行的關系而偏向自己,就算贏了也是勝之不武啊!
這次競賽的主題是山頂俱樂部,所以土地自然是在山上;香江是位于獅子山下的城市,將俱樂部的選址定在這里,自然是為了俯瞰香江。
站在這塊土地上,林樓不由自主地想起扎哈的設計方案來,扎哈對香江的印象是這樣的——在山頂與海港之間,密集分布著高聳向上的群樓。
她以此作為設計的出發點,堅定地認為自己要在山頂設計的建筑應該是這樣的:夷平基地,建筑如同一把切斷山體的刀,俯瞰整座城市,從山體挖掘出來的巖石,打磨拋光之后作為房間內的人造山體,變成建筑的一部分。
此時的扎哈雖然還只是一個建筑界的新人,卻已經顯露出日后女魔頭的霸氣,她并沒有從如何處理坡地建筑等高線的常規方向入手,而是暴力地將六千一百平米的整個地塊沿最低點挖平。
然后通過下方的公寓和上方閣樓的長條體塊堆疊出一個13米高的“空”間,會所功能在這里被解構成無數零碎活潑的元素。
這便是扎哈對山頂俱樂部的理解:開放傾斜的交通把人的活動暴露出來,弧形的坡道從山間帶來車流和人流,所有的功能房間都在不同的高度,這不是一個沉思的凈室,這是一個聚會,是一場狂歡。
在這個保守而低調的時代,這樣的方案自然不會被普通評委所接受,有評委認為這個方案在“某種程度上一些細節的確缺乏詳細交代”,沒有遵從競賽的許多要求,甚至有一位評審揚言如果扎哈的設計勝出,他就便退出評審。
但是也有評委認為頭獎10萬美元的國際競賽,顯然不是為了頒給一個經濟適用卻平白無奇的建筑。
而磯崎新毫不避諱對扎哈這一設計的贊賞,“建筑的施工和技術最重要講究邏輯,如果不符合邏輯,就無法建成實物,但扎哈在邏輯之外,所以她是個巫師。”
能被一位世界一流的建筑師如此稱贊,足以證明扎哈這一設計的強大,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