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繩斌家的客廳被擠得滿滿當當,比早高峰時期的北京地鐵還要夸張,后來的人擠不進去只能站在樓道里豎起耳朵聽著。
這可是中央電視臺七點鐘的整點新聞啊!南江市登上這個節目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就算是海東省的大領導,一年到頭也沒幾次機會能上去,現如今同事家的孩子竟然在這個節目上露面了,不引發轟動才怪。
這層樓的樓道都快擠滿了,樓山樓下的人還在不停趕來,就連大局長也聞訊趕過來了,可惜就算前面的人想給他騰地方也挪不開啊。
這林家到底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啊?我們混了一輩子,別說在中央電視臺露臉了,就連海東省電視臺都沒上過;要不,回頭我去新華書店瞅瞅,把那本書買回來,看看能不能學到點東西?一想到自家孩子和林樓的差距,好多人都感到心塞。
這段僅僅幾十秒的短新聞還引發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許多人都跑去書店購買林樓當年編寫的那本書,帶動書籍的銷量又往上竄了一竄。
等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別說本單位的同事了,就連許多外單位的人也專門過來看熱鬧,甚至海東省和南江市的媒體記者也紛紛過來采訪林繩斌和姜云英了。
他倆這都這樣了,林樓那邊自然也輕松不了,后續不斷有記者過來采訪,逼得他不得不跑到香山飯店躲了幾天,學校也以林樓還要學習、還要完成香江的設計任務,暫時沒時間接受采訪為理由幫他攔著,這才慢慢緩過來。
這時候,林樓才能抽出時間來向吳委員進行詳細地匯報,然后說起了徐家平他們的事兒,“…….現在這個項目需要盡快拿出圖紙來,而且接下來可能還會有新的項目,所以我這邊比較缺人手,希望您能支持。”
“現在的老辦法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需求了,好多需要修建房屋的單位找不到合適的設計單位,許多需要項目鍛煉的年輕人卻沒有上手的機會,現有的建筑設計體制必須進行改革才行!”吳委員對現如今存在的問題也是有著深入的了解。
“不過,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好多方案都要討論…….我可以給你透露一點兒消息,現在私營經濟逐漸開放了,我們建筑界也在討論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私人建筑事務所說不定再過兩年就能實現了。”
“你這邊既然有項目,肯定等不了那么久,而且現在好多外資建筑事務所也進來了,停薪留職去這些事務所上班的也不止一個兩個;所以他們想去你那兒的話,就讓他們去吧,不過只能辦理清華院的停薪留職,學校的課還是要上的!”
“不然你一下拉走我這么多骨干教師,我到那兒找人填補空缺去?”和林樓想得一樣,吳委員同意他們離開清華建筑設計院,卻依舊要在建筑系給學生們上課,而且要不是林樓還沒畢業,說不定吳委員就直接讓他給學生們上課了。
無論是建筑史、建筑繪圖還是建筑設計,林樓絕對有資格給這些本科生代課……甚至帶幾個研究生也絕對不是問題啊!
一想起這個,吳委員又有了想法,“馬上就要放暑假了,大四的這批學生也該考慮大五實習的問題了,你這邊怎么也得幫我解決幾個實習名額才行!”
他覺得這些馬上就要大五的學生,去林樓那兒實習可比去其它單位實習好多了,在其它單位只能學那些已經落伍的知識和經驗,而在林樓這里,卻可以學到更先進的建筑理念。
我才大二,你就讓我帶即將大五的學生,這樣合適么?不過林樓轉念一想,現在好幾個老師都在給我打下手呢,更何況學生?于是滿口答應下來,最好是畢業后能留幾個下來,這樣自家建筑事務所的人才就形成梯隊了。
“對了,你也別光顧著建筑設計這塊,城市規劃方面你也要多用心,之前你提出來的那幾個意見就很中肯么!”吳委員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