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亞需要鐵路,然而歐美國家卻一直用環保為借口組織他們修建,中國援建了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到內陸邊境城市馬拉巴的鐵路,并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了環保需求。
在穿越動物保護區的時候,為了滿足動物穿行,全部采取高架橋結構,該橋最高橋墩最低橋墩6m,另外這些支柱也將被偽裝,減少噪音污染,幾乎不影響保護區內動物的生活和遷徙,還為肯尼亞增添了一個新的旅游項目——坐火車看動物遷徙。
然而這樣的項目卻被歐美環保組織告上了法庭,許多世界性環保組織成員都從不同國家飛來抗議這項工程,更可悲的是,一些肯尼亞本地人也被他們忽悠,加入到抗議的隊伍中來。
那些歐美國家一點兒也不在乎肯尼亞人到底生活成什么樣,他們只覺得自己游覽玩耍、扮演圣母的地方會不會受到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非洲國家想要發展實在是太困難了。
如果某個國家擁有豐富地自然資源,那就更糟糕了,政變、分裂、軍事沖突、部族仇殺……西方國家會用種種手段保證這些資源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出產這些資源的國家百姓,并不能從中獲取多少好處。
“.…..但是他們大多都沒接受過什么教育,文化水平不高,一些要求比較高的工作暫時還完成不了,所以如果有施工難度比較大的環節,那就只能靠我們的人了,如果這樣的環節比較多,那還得從國內調人過來!”
“我會盡量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的!”林樓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從國內調人毫無疑問會增加建設成本,能減少這方面的設計還是多減少一些吧!
看完現場,大家又在城市里轉了一圈兒,以了解魯瓦加索整體的城市風格,免得設計出一座和魯瓦加索格格不入的建筑作品來。
幾人的關注重點都有不同,林樓關注的是魯瓦加索的整體風貌和建筑風格,李慶熙關注地是當地的植物種類…….
遇到在街邊踢球的少年,林樓還會下車和他們聊一聊,聽聽他們想要一座什么樣的體育場;回來之后,也會請大使館幫忙聯系一些烏魯迪當地的建筑從業者,聽取他們的看法。
同時向史睿生大使詢問,了解烏魯迪現任總統和主要官員的喜好,爭取在第一次會談的時候就能敲定大方向。
按照原本的時間點,他們在今天就會去總統府和烏魯迪總統以及外交部,交通、公共工程、裝備和國土整治部,文化和體育部的部長們開會交流,但是當史睿生大使打電話和總統府約定時間的時候,那邊卻把安排推遲了。
具體改到什么時間他們也沒說,只是讓林樓他們等候通知,聽到這個消息,史睿生大使不禁皺起了眉頭,“烏魯迪最近也沒什么大事需要總統閣下更改日程啊;小林,你們也不要著急,我想辦法打聽打聽,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史大使在烏魯迪呆了好幾年,也結識了不少朋友,通過這些朋友,他漸漸搞清楚了原因,“法國也想接手烏魯迪國家體育場的援建工作!”
“我們不是已經達成協議了么?法國憑什么插手啊!”胡忠平郁悶了,難不成我們要白來一趟?大老遠過來我容易嗎!
可能是法國并不想看到我們和烏魯迪增進關系吧!這話史大使埋在了心里,并沒有說出來,不是外事部門的人,還是不要接觸這些的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