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會怎么設計暫時還不太好說。”林樓估計,他們還是會以法國人的視角來設計這個項目。
“但是從今天會談的內容,以及總統先生及幾位部長的穿著打扮來看,他們對本民族的文化還是非常自豪的!”要不然也不會在正式場合依舊穿著民族服飾,“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在體育場的外觀上融入烏魯迪的文化元素。”
這也是林樓一直秉承的設計理念,在設計項目的時候要充分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與自然地貌等因素,設計出最適合當地的作品來。
巴松基扎總統和烏魯迪負責這個項目的主要官員,對本民族的文化還是非常尊敬的,那么從這個角度出發,如此進行設計想必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這一理念也贏得了史睿生大使的贊賞,“我國一直尊重各民族發展自己的文化,這種設計也代表了我國在國際事務上的態度;小林,你這邊還需要什么幫助,盡管開口,我盡量想辦法幫你解決!”
“我想去參觀烏魯迪的國家博物館,和當地的文化界人士接觸,了解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前兩天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看,還沒有觸及到烏魯迪文化的精髓。
“烏魯迪的國家博物館現在還非常簡陋,展品也不完善,不過去看看肯定沒壞處,每天我就讓人陪你們過去!再請一些烏魯迪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來大使館聊一聊。”史大使馬上開始安排,讓人去聯系那些對中國比較友好的文化界人士。
當天下午他們就去了烏魯迪的國家博物館,看到博物館狹小破舊的樣子,李慶熙等人比較吃驚,這那像是國家博物館應有的樣子啊。
“這里原來是烏魯迪王室的一處宮殿,后來改成了博物院,因為建筑的歷史比較久,所以就是現在這個樣子了!”陳建邦解釋道,“里面的歷史文物也不多,主要是因為烏魯迪有確鑿文字記載的歷史并不長,而且遭到了殖民者的嚴重破壞!”
如果放眼世界去看的話,像中國這樣有著數千年詳細歷史記載、從未斷絕傳承的國家還真不多!所謂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早就不存在了,古印度不知道被征服者征服了多少次,古早的文字記載只剩下《摩柯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兩部史詩,確鑿的歷史文獻斷代非常嚴重。
這些國家的歷史都是如此,更何況烏魯迪這樣的小國?事實上,在十六世紀之前,這個國家一直都是古老的部落,十六世紀才開始慢慢形成封建王國,然后沒發展多久就遇到了歐洲殖民者的侵略。
在烏魯迪國家博物館里,林樓斷斷續續地看到了這些歷史,有封建王朝時期的歷史文物,又反抗殖民者的英雄事跡,也有富有民族特色的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多以烏魯迪特產的木材、寶石、皮毛為原料,雖然因為技術發展水平和文明所處階段的原因顯得不夠精細,但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魅力。
他們看到最多的藝術品就是鼓,大小不一、形式不同的鼓成了烏魯迪文化的代表,圣鼓的制造和演奏技巧從部落時代一直傳承到今天,始終沒有斷絕。
回到大使館,和烏魯迪的畫家、音樂家、文學家、雕塑家交流,問起他們什么最能代表烏魯迪文化,他們也不約而同地說起了圣鼓,從圣鼓的制作工藝,表面紋飾象征的意義,一直說到如今圣鼓的變化。
甚至那幾位音樂家就隨身攜帶著碩大的圣鼓,當場就為林樓演奏起來;其它人不用招呼,當鼓聲響起的時候,就開始伴隨著這種古樸熱情的音樂起舞,還邀請林樓他們跟著一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