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不不,你也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或者中彩票也可以。”林樓順著他的話繼續開著玩笑,臺下的笑聲更大了。
用自己的錢打造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就好比電影學院的學生自己湊錢拍了第一部電影一樣,雖然不多見,卻不是沒有,王澍的第一件作品就是自己承擔費用的;另外,普利茲克獎卒姆托的作品,大多都被他那位有錢妻子買去了。
玩笑過后,演講進入正題,“剛才波特贊姆巴克先生說道,現如今建筑界有些死氣沉沉,我在香江遇到磯崎新先生的時候,他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一情況呢?由柯布西耶先生、密斯-凡德羅先生等大師開創的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在二戰后影響了全世界,世界各地都出現了許多經典現代主義建筑,這個世界的建筑風格從未像今天這么統一過!”
“我們走在巴黎的街道上、紐約的街道上、倫敦的街道上,都可以看到鋼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墻構成的現代化摩天大樓,如果不去那些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整的老城區,我們很難分辨自己到底是在那座城市。”
“中國眼下的經濟雖然還不發達,但是我相信,若干年后,這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北京、上海等諸多城市。”
“現代主義建筑毫無疑問是出色的,但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建筑真的好么?巴黎、倫敦、紐約變得無法分辨,這樣好么?這樣的建筑在功能上是完善的,在藝術上也頗有成就,但是我看到這些無法分辨的大廈,總有一個疑問,這樣的建筑和這座城市的聯系究竟在那里?”
“特定的土地產生特定的建筑,城市與城市的氣候、歷史、文化各不相同,為什么建筑卻如此相像呢?在工業化之前絕非如此,法國建筑的柱式和裝飾,哥特式建筑的屋頂,中國建筑的斗拱飛檐……不同的城市有著不同的建筑,構成了多彩多姿的世界。”
“而如今,由于種種原因,建筑變得趨同了,建筑就仿佛與土地脫離了,可以任意移動了,放在巴黎和放在紐約似乎都一樣。”
“所以我認為,建筑需要本土文化的自覺、提倡回歸理性的思考、承擔人居環境的責任、主張立足本土的創新,追求保持和延續不同地域的建筑特色;建筑是從土地上蓋起來的,設計就應該從土地上收集信息、尋找代碼并植入建筑,這才是設計建筑的根本方式。”
想要成為一名建筑大師,光有作品還不夠,還需要提出并讓人們接受自己的建筑理念,林樓覺得在大學的校園里宣講自己的理念再合適不過了。
尤其是在巴黎,巴黎人向來是驕傲的,他們不甘心自己的城市和紐約、倫敦變得越來越像,所以他們慢慢安靜下來,認真地聆聽著林樓的演講。
接著林樓展示了香山飯店和圣鼓體育場的效果圖,向他們展示了基于這種理念設計出來的作品有什么不同,這兩個設計里面不同于西方文化的韻味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建筑也是現代建筑,但都帶有濃郁的本土文化風格。
通過香山飯店,他們也感受到了東方建筑的魅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等兩個小時的演講結束的時候,禮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