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巴黎我和格姆鮑贊巴克先生聊過,了解了他的開放式社區理念,我覺得這種理念也可以應用在這個項目當中。”老實胡同院落與院落之間的空間比較狹窄,要是全部豎起圍墻的話,公共空間就不夠了。
“可以對相鄰院落進行連通的設計,引導鄰里間的新的交往模式,同時也預留了很多交往空間和公共空間。”
“在建筑形式上,可以在局部進行新的嘗試,但是在整體風格上應該保持北京舊城的肌理有機統一,保持城市文脈的延續性。”
“小樓的意見我也很贊成,我們這次不僅是為自己改造一座新房子,同時也是對北京老城區改造方向的一次探索。”徐家平照舊第一個支持,如果這種探索獲得成功,他們在建筑界的地位將飛速提升。
同時這些建議也并不妨礙他們建造自己喜歡的房子,在老城區的胡同里,確實沒有什么比四合院更好的方向了,跟著林樓做了這么多項目,他們都懂得建筑并非是孤立,而是和周圍的環境有著密切地聯系。
大方向不能更改,但是在細節上可以做文章的地方還有很多,李慶熙喜歡園林,他可以在自己的院子里打造微型景觀,同時負責整條胡同的景觀設計;馮少平喜歡嘗試新技術,也可以在四合院里加入大幅的落地玻璃窗……
就算是遠在香江的許文彪和梁志天,他們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參與進來,比如最近梁志天就在琢磨,如何吸取中國古典家具的精髓,然后化繁復為簡約,設計出更加簡潔流暢、同時又充滿東方韻味的新式家具來。
或許因為自己的干涉,梁志天能比原來的歷史中更早闖出新中式設計的路子來呢,讓新中式裝飾風格早日出現在高端項目中。
除了這些工作之外,林樓還正如他先前對那些記者所說的那般,開始撰寫論文,之前在美國和在巴黎搜集到的資料已經慢慢研究了一些,從中找出了不少能夠支撐自己論點的證據,趁著現在北京的城市規劃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希望能早點寫成文章引起規劃委員會的注意。
寫好之后,林樓請吳委員替自己把關,吳委員看著這些文章陷入思索之中,“.…..你的這些文章和時下流行的說法有些不太一樣啊!”
“不過從你應用的這些資料來看,對出于城市化高速發展階段的城市規劃很有幫助!要是按照我們目前制定的規劃方案推進,的確有可能出現這些問題!但是你提出來的解決方案,和美國的城市化進程還是有些不太一樣啊!”
“因為他們原歷史中拿出來的解決方案已經失敗了,我們肯定不能在他們曾經摔倒的地方再摔倒一次,要不然摸著美國等先進國家過河就沒了意義!”美國實在是個好榜樣,許多地方都能摸著美國過河。
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快,美國也快要被摸禿了,很多領域都已經走到了美國的前面,實在是沒辦法繼續摸他們了。
“而且,我提出來的解決方案,也有很多是在歐美國家得到過驗證的,只是時間上有些不連貫而已!”或許六十年代出現的問題,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才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林樓按照自己的經驗,將這些粘合在了一起。
“整體而言,這些文章的質量還是很高的,我繼續幫你投遞吧!不過話說回來,現在就算你自己去投遞,他們也會發的。”吳委員說道。
在他看來,林樓現在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年輕,在很多人看來積累還不夠,而一旦這些文章發出去,他在規劃領域的積累就差不多夠了,可以承擔更重要的責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