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樓這邊依舊像前段時間一樣,每個星期都去參加會議,討論著體育場館以及配套設施的相關工作。
除了這些之外,一些本職工作也是要完成的,各個項目的設計工作,新項目的接觸和選擇,同時還和其他幾位老師一起,商量著新教材的編纂工作。
之前他們編寫的《外國近現代建筑史》如今已經在全國各大建筑院系鋪開,并且頗受好評!與之相比,其他建筑類的教材就有些滯后了,于是他們又生出了編寫新教材的念頭,而這次可不只是一本了。
建筑手繪方面,林樓的理念同樣領先,建筑設計領域自不待言,于是一下開始了好幾本教材的編纂,吳委員那邊也很支持,為他們提供了頗多幫助。
這項工作預計要長期進行下去,就算今年能編完一兩本,明年說不定又會有新的課目等著他們來完成。
但有一項工作卻到了緊要關頭,新版本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方案》的編纂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林樓跟著吳委員一起參加了最后的討論會議。
盡管大家對這份方案還有許多爭論,但時間上已經不能再拖下去了,亞運會的申請已經提交上去,剛好借著這次機會來對北京的市政建設進行一次大調整,要是連規劃方案都沒有敲定,還怎么調整?
所以在最后的會議上,爭論少了許多,大家紛紛查漏補缺,看看有什么漏洞沒有,然后利用最后的時間進行彌補。
林樓認真閱讀著草案,將這些方案和自己記憶中的83版規劃方案進行對比,不由得感到了一絲欣慰。
自己這幾年時間的辛苦沒有白費,雖然這版方案依舊不算完善,但和原歷史的版本相比,還是有所進步的。
首先,地鐵的規劃線路更為合理,公路雖然沒有拓寬,但還是按照他的強烈要求,預留好了增加立交橋的空間,這樣的話,不至于在日后汽車數量猛增的時候,想要修建立交橋緩解交通壓力,卻發現必須要先拆除路口的建筑才行。
其次,老城區的保護已經提上日程,他從法國帶回來的那些資料發揮了作用,估計能為北京城多保存下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筑。
對北京市未來人口的預估也比原版本多了不少,盡管依舊趕不上后世北京人口增加的速度,但多少也能有些準備。
由于林樓在這套方案中的種種作用,所以吳委員在提交報告的時候,也把他的名字列入其中,雖然只是最后一名,但能把自己的名字放到這種重要文件上,就已經證明了林樓在城市規劃領域的地位。
會議結束,回學校的路上,吳委員感慨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這份方案總算是敲定了!”
“只是階段性的方案而已!以后北京城的發展速度肯定會超乎我們的想象,也會不斷涌現出新問題來!說不定再過幾年,咱們就得制定新的規劃方案了!到那時候,還得您出馬啊!”91年那份方案依舊是吳委員主持制定的。
“那時候我還能不能干得動還不好說!不過你肯定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吳委員還沒想到才過幾年時間就需要編纂新的方案了,他覺得這份方案怎么也能用到2000年去。
我盡量朝這方面努力吧!等開始制定下份方案之前,努力多發文章,擴大自己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