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橋,這回真是要謝謝你啊!”所以等照片一拍完,一大群教授就涌上前去,紛紛和林橋握手表示由衷地感謝。
一些來幫忙的學生看著林橋也滿是羨慕,“我啥時候能有這么風光就好了,這么多教授一起過去握手感謝,這也太過癮了吧?”
“那你也努努力,爭取畢業后也賺大錢,到時候就可以回母校來顯擺顯擺了!”
“應該感謝林橋的不光是這些教授吧?咱們也得謝謝人家啊!三百塊的一等獎學金,一口氣發出來這么多,我感覺我也有機會拿到!”雖然這些設備對在校學生也有很大幫助,但還是獎學金更為直觀。
“還得等到暑假結束回來才有結果,我估計恐怕只能拿個二等了!不過二等獎學金也不少了,二百塊呢!要是我拿到了請你們吃飯!到時候肉管夠!”一說起獎學金,大家就開始了美好地幻想。
只要能拿到獎學金,差不多就相當于一年的補助翻倍,而且全是現金,這么多錢可該怎么花啊?對八十年代大多數學生來說,哪怕是最低的三等獎學金一百塊,也是往日很難接觸到的一筆巨款。
雖然他們每個月都有二三十塊錢的補助,可這些補助有很大一部分是飯票糧票,現金也就幾塊錢而已。
恰好,在不遠處,高校長也和林橋說起了獎學金的事兒,“小林,你應該不急著走吧?有時間的話,明天和我們一起評選獎學金好了,畢竟這是第一次,你在場的話要好一些。”
于是等到第二天的時候,林橋和林樓兄弟倆也參加了本年度的獎學金評審會議,開始和獎學金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一起審核各個院系報上來的名單。
按照標準,獎學金的評審主要看成績和平時表現,成績自然不用說,這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而平時表現則可以分為好幾個項目,除了學習之外的優點都可以包含進去,比如在科學研究中做出了一定成就,極好地完成了幫助老師管理學生的工作等等。
“呦,林樓同學,建筑系報上來的名單里,你可以第一個啊!你的學習成績就不用說了,這個學期還參與了亞運會的申辦工作,還敲定了和黑川紀章先生聯合設計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項目,不光在你們建筑系,就算放眼全校,也是本學期表現最優秀的學生啊!”這位評審委員甚至沒用之一兩個字。
“我還是算了吧!我哥創辦的獎學金,我怎么也該避避嫌,免得影響獎項的公正性!”林樓趕緊拒絕,額,我拿自己的錢給自己發獎學金,這算什么事兒啊?
“你不拿這個獎學金才是影響公正性吧?你這么優秀的學生都不拿,別人怎么好意思拿?你要是擔心,待會兒咱們表決的時候,你們兄弟倆棄權就行了。”反正剩下的這么多評審都支持的話,也能通過。
林樓依舊堅持,“要是其它獎學金,我肯定當仁不讓!這個真算了。”
爭了幾句,高校長建議道,“評審規定里面也說了,要是拿了國家獎學金或者其它大獎的話,就不再參與這一獎學金的評審,小樓今年肯定是要占一個國獎名額的,這個獎學金就不給他了!”
這個理由倒是讓人無法拒絕,大家一起通過了,然后接著審閱其它參評名單,一共六百多個獎學金名額,自然不能一個個討論,于是大家分別拿著資料翻閱,除非遇到個別有爭議的人選,要不然有三位評審同意就可以了。
林樓和林橋也拿到了一摞資料,這些資料里面有候選者本學期的成績和名次,也有他們在這一學期做了那些貢獻的信息,基本上掃一眼就清楚該不該給了。
“呦,這位王曦同學的成績可是夠優秀的啊,本學期一共八門考試課程,他又六門滿分,剩下兩門也都在九十五分以上!這必須給一等獎啊!”林樓在工程物理系的名單里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這位可是相當了不起的人物,清華畢業后前往先是前往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然后一直在這家單位工作了十多年,在載能粒子束與固體相互作用物理現象及先進電子材料和功能薄層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以及表面工程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