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群黑色皮膚的工人在國內技術人員的指揮下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有的用小車運送水泥,有的在捆扎鋼筋,有的在挖掘基礎…….如果不是膚色不同,乍看起來,似乎和國內的施工現場沒什么不一樣。
看得出來,中國援建人員在這里很受尊敬,孟志軍下車之后,沿路不停地有人用法語或者笨拙的中文和他打招呼。
這讓林樓的心情好了許多,懂得感恩的民族才值得幫助啊,要是遇到一群白眼狼,那就不值得了!
“林工,還有幾位老師,我還有工作要處理,就先讓別人帶你們去參觀吧!待會兒忙完了,我再去找你們!”到了自己的現場辦公室之后,孟志軍就準備開始忙活了。
他招手叫過一名年輕黑人,拍拍他的肩膀介紹道,“這是埃里克,以前在咱們國家留學過,現在回來建設祖國了,就讓他先帶你們去逛逛吧!埃里克,這位就是幫忙設計了圣鼓體育場的林樓林工,這幾位是他的同事,也是清華大學建筑系的老師。”
“林工您好,幾位老師好!你們叫我的中文名字就行,我的中文名字叫古天樂!是我老師幫忙取的,我的姓氏開頭和古的發音很接近,他看我每天都在笑,覺得我很樂觀,就給我取了這個名字。”埃里克,哦不,古天樂一邊和他們握手一邊用熟練地中文說道。
噗,你這個名字算是取對了,和你的膚色多搭啊!林樓差點沒忍住笑出來,打完招呼之后,幾個人戴上安全帽出去看現場的施工情況。
看得出來,正如同孟志軍剛才所說的那樣,烏魯迪的工人很缺乏經驗,干活的動作顯得有些笨拙,不過林樓很少看到有人偷懶,中方的技術人員再給他們講解示范的時候,他們學得都非常認真。
只要這股子精神保持下去,那怕是基礎差一些,文化水平低一些,他們遲早都會成為出色的建筑工人,為這個國家建造更多的現代建筑。
在工地外圍,是一圈兒簡易工棚,這些應該是給援建工人們住的,在工棚附近,還有不少新開辟出來的土地,種著中國工人喜歡吃的蔬菜,辣椒、青菜、西紅柿、四季豆什么都有,而且長勢非常好,林樓甚至還看到了一群散養的雞。
這真的不服不行,種地果然是中華民族的種族天賦啊,大使館里有菜地,援建工人臨時居住的地方也忘不了種地,你們果然是走到那兒就種到哪兒啊。
再往前走,幾名中國來的技術人員在搞測量,放線、打樁子,把設計圖線路中心位置標在地上,這是為后期大型工程機械進場施工的時候做標記。
由于今天的氣候比較熱,陽光反射強烈,熱氣騰騰,肉眼從儀器里觀看景物晃得很厲害,看遠處目標就不太清楚,如果只吊一根白色垂線,從遠處很難看到。
所以和他們一起工作的當地工人就把白色的吊線放在自己胸前,這樣在經緯儀里從黑白反差中可以很快定位。
雙方的配合已經很默契了,只要技術人員一個手勢,那名帶著白色吊線的工人就知道該站在那里,然后在大太陽地下一動不動,生怕因為自己的晃動影響定位的精確度,直到技術人員再次發來信號,他才會稍微放松下。
走到技術人員跟前,看見他正在教導本地的技術人員如何操作經緯儀,一邊教還一邊叮囑道,“你一定要好好學,不要怪我罵你,我對你嚴格是因為我走后你要把技術傳下去,你現在沒學好,將來也教不好!”
本地的技術人員一臉嚴肅,眼睛瞪得圓鼓鼓,死死盯著中方技術人員的每一個動作,生怕漏掉一點兒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