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墻暫時也只能使用水泥和磚塊砌成,等將來條件具備的時候,再把這些換成黑色的大理石和白色的漢白玉。
山腳下的廣場中央,矗立著“不倒的紅旗”主題的紀念碑,碑身上方是一組戰士們英勇戰斗的雕塑,“不倒的紅旗”就在黃金分割點上,下方是方形的基座。
正面可以用來雕刻諸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之類的題詞,側面可以書寫他們參加的這幾次戰役的簡略介紹等等。
紀念碑周圍環繞著戰斗英雄和一等功臣的陵寢,他們的陵墓造型和山上的烈士又有不同,陵寢凸出地面,黑色的大理石鑲嵌在中間,上面雕刻著紅色的五角形、烈士姓名、英雄稱號以及他們的英勇事跡等等。、
周圍的廣場可供舉辦集體紀念活動,從廣場下來就是入口處了,入口大門的頂端懸掛著鮮艷的紅五星,寫著烈士陵園的名字,圍墻從大門兩邊開始延伸,從山下到山上,再在山頂重新連接在一起,保護著這些烈士的安寧。
到中午吃飯的時候,林樓完成了總圖,然后開始繪制細節圖以及效果圖等等,謝鐵平在忙碌之余,偶爾也會過來看看,很多時候,他一看就看入了迷,眼角忍不住泛出淚光……
然后邢少德和劉炳才聽到消息后也趕過來了,對于總圖他們沒多少意見,認為飄揚的軍旗的整體規劃和烈士陵園非常搭配,但是在細節方面他們還是有些疑問。
“林工,您這個方案確實好!比我們之前收到的那些方案強的可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啊!就是有幾個小問題!”第一個自然是成本的問題,大理石和漢白玉實在是太貴了。
林樓給他們展示了水泥墓碑的效果圖,“前期可以先用這種方式來代替,等過些年經濟條件好了,烈士陵園也需要翻修的時候,咱們再用大理石和漢白玉吧!”
“這樣倒是可以!”水泥現如今也是緊俏物資,不過就算再緊張,也不會少了烈士陵園的,從成本上來講也比大理石、漢白玉低了許多,按照最早的預算,完全承受得起。
“還有就是這座紀念碑!林工,在我印象里,烈士陵園的紀念碑好像大多都是方柱形的吧?就好像人民英雄紀念碑那樣!咱們這么做合適么?”果然,現在的人都已經習慣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造型了,對其他造型的紀念碑反倒是有些不太適應。
“那您覺得這座紀念碑是否展現了這些烈士和忠貞和英勇?是否凸顯了這些烈士為國為民、勇于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林樓反問道。
對于這個,他們絕對不會否認,于是林樓接著說道,“我們建造紀念碑的目的是什么?應該就是彰顯烈士這些精神,鼓舞后人前進吧?”
“既然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那么為什么不可以這么做?而且紀念碑也不全都是方柱形的啊!比如蘇聯為紀念斯大林格勒戰役而建造的紀念碑——《祖國母親在召喚》,就是雕塑的造型!”林樓取過一張新紙,開始給他們繪制《祖國母親在召喚》的草圖。
一邊畫還一邊給他們介紹道,“這座紀念碑位于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戰略要地馬馬耶夫崗上,整座紀念碑高達85米,連底座重達800噸。”
“紀念碑主體是象征母親的雕塑,她面向波濤滾滾的伏爾加河,右手執利劍,光是這把劍就重左手呈現召喚姿勢,指向柏林,她在號召自己的英雄兒女沖鋒陷陣,消滅敵人;整座雕像氣勢恢宏,如今已經成為整座城市乃至整座蘇聯的象征。”
中蘇之間雖然鬧過一陣兒不愉快,現如今因為這場戰役的緣故,就更不愉快了!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意義,以及當年蘇聯紅軍為打倒***所做出的貢獻,卻沒有被我們否認。
再加上林樓畫功出色,很好地呈現了《祖國母親在召喚》的恢弘之氣,所以謝鐵平、邢少德和劉炳才等人接受了雕塑造型紀念碑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