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8日,中國一冶承建的國商大廈破土動工,1982年4月,國際商業大廈提前94天竣工,創造平均不到5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獲得時任深圳市副市長羅昌仁肯定,如數領到94萬元港元的獎金,轟動全國。
當時林樓他們是大二下班學期,新聞出來的時候,老師和學生們還在課堂上認真討論過,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們想啊,我設計的大樓三個月就蓋好了,我就可以再去設計下一個項目,這樣一年就能做三個,甚至是四五個項目!積累經驗可比你們快得多!”黃亞翔倒是想得很清楚,他知道建筑設計領域非常需要經驗,于是就選擇了一座積累經驗最快的城市。
趕上小樓我應該是不用指望了,不過別看鄭偉明你們在學校成績比我好,可是只要我去了深圳,積累經驗的速度可就比你們快了,最多一兩年的功夫,我肯定能趕上你們。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廣東那邊的建筑設計領域,受華南工學院的影響比較大,設計風格和北方也有些不大一樣!你要是想在深圳那邊站穩腳跟,做出一番成就,最好提前了解下那幾位華南工學院那幾位大師的作品,比如何鏡堂老師……”林樓提醒道。
華南工學院就是日后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筑界赫赫有名的老八校之一,何鏡堂院士和吳碩賢院士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的兩面大旗。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就出自何鏡堂院士之手,他是華南工學院本校畢業的,現在還在華南工學院任教;而吳碩賢院士則是清華的學長,今年剛剛拿到博士學位,還沒有成名。
“我暑假的時候一直在廣東到處采風,對華南工學院的風格還是比較熟悉的。”黃亞翔自信滿滿地說道,看來他早就開始準備了。
“那就好,其實也不用擔心,深圳和廣東其它城市還是不大一樣的,那邊的建筑主要以現代風格為主,地方風格不如廣東其它城市那么明顯!”林樓點點頭道,當然,讓黃亞翔多看看,多學學也沒壞處,他肯定不會只在深圳一座城市做設計。
“我媽身體不好,我想回江西照顧我媽!其實放暑假回去的時候,省院還專門來人問過我的想法來著,我要是愿意的話,他們就幫我爭取!”來自江西的馬勇說道,“我們那兒沒有鐵鍋燉大鵝,也沒有胖頭魚,你們去了我就帶你們逛廬山,看滕王閣。”
“我也想留在北京,西安的設計院雖然不錯,但和北京的還有不小的差距,趁著年輕我想多學點東西。”蘇仲明的選擇中規中矩。
其實西安的建筑設計確實不錯,有西北院這樣的大設計單位,還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這樣的名校,再加上張錦秋院士,徐德龍院士,劉加平院士等業界大佬,放眼全國也是建筑界的一座重鎮。
當然,和北京的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蘇仲明想留在北京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就不用說了!我瞅著啊,王阿姨就等著你畢業,然后趕緊跟潘紅結婚了!我估摸著,你肯定是咱們宿舍結婚最早的!”輪到邢如華的時候,大家伙兒一起起哄。
只是邢如華眼睛里隱隱有一絲擔憂,現在可是從那來回那去,要是萬一分配回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