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帳篷式建筑也并不是芬特雷斯的獨創,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帳篷就成了許多民族常用的居所,游牧民族在帳篷里渡過了一生,而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也在行軍打仗、向外開拓的過程中使用帳篷。
而到了現代社會,可拆卸遷徙的帳篷依舊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城市里的居民在周末或者節假日帶著帳篷去郊外休閑,探險家、旅行者、釣魚佬等也經常使用帳篷,而且依舊有一些保持著古老生活習慣的游牧、漁獵民族仍然把帳篷當成居所。
同時也有許多建筑師嘗試將帳篷打造成永久建筑,隨著材料技術的發展,帳篷所用的覆蓋材料逐步演變,人類還發明了像蜘蛛絲一樣的鋼絲繩,可以架設大跨度帳篷屋頂。于是一種把帳篷和現代建筑技術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建筑形式——帳篷式建筑便應運而生,從而創造出各種新穎獨特的建筑造型。
建筑的穩固牽手帳篷的輕便,再加上施工速度快、日常維護費用低等優點,帳篷式建筑正在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世界各地。
原聯邦德國慕尼黑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時使用的游泳館就是這樣的建筑。它的篷頂,由鋼架和淺淡透明的塑料構成,用吊桿把它懸吊起來,館內光線明亮,可容納9千名觀眾。
來到沙特阿拉伯吉達國際機場,一座巨大的帳篷式建筑出現在眼前,好似波濤洶涌的海洋,蔚為壯觀。
該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帳篷式建筑,占地總面積10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場,也是沙特阿拉伯的地標之一,修建這座機場的主要目的,是接待每年到沙特朝拜的成千上萬的朝圣者。
機場候機大廳由10頂相連的帳篷構成,每個帳篷覆蓋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彰顯了沙特阿拉伯特有的游牧民族風情,被譽為“沙漠上的帳篷城”,篷內各種服務設施完善,既舒適又明亮,這座國際機場能同時容納10萬名旅客。
海灣戰爭結束之后,科威特僅用50天時間就建造了一座宛如宮殿的帳篷式建筑,供召開海灣阿拉伯國家最高理事會之用。
該建筑氣勢宏偉、布局合理,輔以古色古香的色調,顯得高貴豪,。而且,建筑的主體結構分為會議大廳、宴會廳和臥室三部分,室內設備齊全先進,連防災避難設施也全部配備。
英國著名建筑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沙特爾可汗”是世界上最高的帳篷式建筑,位于哈薩克斯坦的努爾蘇丹,“沙特爾可汗”的意思就是可汗或國王的帳篷。
這座大帳篷高150米,內部建有人造沙灘、瀑布、一座迷你高爾夫球場和植物園,一條高150米、重2000噸的三腳桅矗立在帳篷中央,支撐起巨大的鋼索網和三層透明塑料,它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張力結構建筑。
帳篷式建筑的受力情況與一般建筑中的梁、拱、網架、吊索等的結構不同,它以自身顯著的特點在現代建筑中獨樹一幟,別具匠心的建筑師不僅保留了傳統帳篷的優勢,還設計出全新的形式,現如今帳篷式建筑雖然沒有后世那么多,但絕對不是沒出現過。
所以阿爾方斯一看到林樓的概念草圖,馬上就想起了慕尼黑奧運會的游泳館,詢問林樓的靈感是不是從這里來的。
“的確如此。”林樓自然不能說實際上是從芬特雷斯的丹佛國際機場來的,現在丹佛市還沒有決定要修建新機場呢。
“當看到那些古代拉脫維尼亞人的藝術作品,還有杜姆市帶有濃郁游牧民族風格的現代建筑時,我就想到了這個主意;而且我打算遵循杜姆市民的喜好,將帳篷外觀涂抹成白色,相信他們一定會喜歡的。”既然你們喜歡白色,那我就做成白色的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