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樓和阿爾方斯不是第一個來遞交資料的,之前的幾份方案他們也看過,大多中規中矩,要說使用功能肯定是夠了,但其他方面就要差了很多,完全不能和林樓他們的方案相比。
至于其他幾家尚未遞交資料的事務所,他們的實力索爾特-卡達爾也比較清楚,要是沒啥意外的話,他們拿出的方案也不會給評審委員會帶來太多驚喜。
所以盡管還沒有收到所有方案,索爾特-卡達爾和其它評審都覺得,林建筑事務所和阿爾方斯-帕瓦爾德建筑事務所的這份方案獲勝的機會最大。
當然,在投標還沒有正式結束之前,這樣的話是不能說的,而且他們今天也只是簡單地看了方案,還有很多細節沒有經過核實,這份方案雖然好,而且看起來可行性也比較高,但最終能不能落地,現在還無法斷言。
接下來他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讓專家組來詳細審核這份方案,和玻璃纖維篷布生產廠商溝通,深入了解這種篷布的性能以及生產效率和成本的問題,咨詢太陽能產業的專家,了解使用太陽能為機場供電的方案是否可行等等。
這可是拉脫維尼亞整個國家近幾年之內最大的建設工程,而且建成后必然會成為拉脫維尼亞的地標性建筑,絕對馬虎不得,每一個細節都必須嚴格把控才行。
“根據我打聽到的消息,評審委員會對我們的方案印象不錯,我們獲勝的機會很大,現在就看最終的現場評審環節了!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阿爾方斯也通過自己的渠道打聽到了一些信息,結果讓他很是滿意。
他再次為尋找林樓和他合作競標這個項目而感到慶幸,要不然的話,他能拿出來的方案肯定沒辦法征服這么多挑剔的評委。
“這是個好消息,但我們也不能放松,必須抓緊時間做好準備!最好是進行幾次答辯演練!”林樓說道,要是能拿下這個項目的話,對他來說也是好處頗多,高昂的設計費是一方面,此外還能再次提升他在國際建筑界的聲望,吸引到更多客戶。
另外和在烏魯迪成功設計圣鼓體育場的經歷一樣,一旦有了在歐洲國家設計機場的經驗,日后國內要有類似的項目,肯定也會有人想到他,到那時候,他就可以在國內設計機場了,之后三四十年時間,國內的機場建設非常迅速,光靠這項業務就能吃飽。
“我已經收集了一些評審委員會成員的資料,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進行演練。”阿爾方斯也已經準備好了。
于是接下來幾天時間里,他們包下了酒店一間會議室,開始根據阿爾方斯提供的資料進行著緊張地準備工作,分析著評審們可能提出來的問題,然后一一給出答案,并把這些答案記熟,進行現場問答模擬。
哎,還是名聲不夠響亮啊,要是混到貝聿銘的地位,那還用得著經歷這些啊,甲方就主動把合同送上來了,根本不需要招投標這一套。
不過貝聿銘也是從這一步走過來的,當初他為了和路易斯-康等人爭奪肯尼迪圖書館的設計業務,也是煞費苦心,所做的準備工作可比林樓他們現在做的還要充分!
慢慢來吧,等再做幾個大項目,自己的地位也會慢慢提升,或許再過些年,自己就可以享受和貝聿銘一樣的待遇了,不用參加競標,就有項目送上門來了。
在這樣的工作節奏下,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就快要到最終的評審時間了,在開始的前一天,他們停下了準備工作,全員休息放松一天,養足精神、調整好狀態。
等到開始的那天,他們換上正式的衣服,一起來到開標現場,準備等候最終環節的到來;這個時間看似緊張,其實也正常,因為阿爾方斯通知林樓的時候,其它建筑事務所可是已經開始準備了。
而且,日后芬特雷斯接手丹佛國際機場設計工作的時候,也只有三個星期的時間讓他拿出概念設計圖來,相較而言,林樓他們的時間可是要比芬特雷斯寬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