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到,林樓就登上了演講臺,在助手的配合下,展開一張張圖紙或者大幅照片,開始給到場的建筑師、老師、同學們講起了各發達國家建造體育場館的種種先進經驗和理念。
“.…..這張是去年洛杉磯奧運會的主體育場洛杉磯紀念體育場,這座體育場原本是1932年奧運會的主會場,為了舉辦去年的奧運會,大西洋列奇費爾特色司出資500萬美元重新進行了修整,將座位換成座椅,增添了175個考究的包廂,供國家元首使用,并鋪設了德國生產的塑料跑道……”
“同時他們還更新了先進的電子設備,比如這面位于火炬塔上方的彩色電子記分牌,這塊電子記分牌高9.1米價格高達16萬美元。”
“.…...還有丹下健三先生為1964年東京奧運會設計的主體育館——代代木國立綜合體育館,該項目包括一座球類館和一座游泳館,游泳館的平面如兩個錯置的新月形,球類館平面如蝸牛形,這是借用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巴紋……”
“能將民族傳統文化元素同現代建筑相結合,丹下健三先生的設計可謂是非常精妙!”林樓舉這個例子,也是想提醒在場的建筑師。
在建筑中融入本民族的元素是非常好的方式,但也要注意手段,丹下健三的設計可比只給建筑加中式大屋頂好多了!中式大屋頂的設計在建國后興起過一段時間,然后又因為浪費和缺少實用性遭到了批判,但是近些年來又有抬頭的趨勢。
甚至許多領導干部也以大屋頂為美,轄區內但凡有什么新的大型項目,他們都要強制加上大屋頂,搞得正大集團日后想蓋個樓,還得托人去找國字號的領導幫忙,才免了給自家大樓加大屋頂的結局。
當然,也不是沒有加大屋頂也比較好看的,比如北京圖書館新館和北京西站就是**十年代大屋頂建筑的代表作,這兩座算是設計水平比較高的,可其他很多項目就完全不能看了!
林樓對這種千篇一律的大屋頂可謂是厭惡至極,將中國文化融入現代建筑中的辦法多得是,干嘛非要盯著大屋頂不放?也不管項目本身適不適合大屋頂,統統都要加上。
所以他也想借著這次機會,給同行們展示一些優秀的方案,開闊他們的眼界,讓他們能有新的靈感,而不至于啥都加上大屋頂。
演講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然后中間休息二十分鐘,讓大家可以稍微休息下,順便出去上個廁所、抽根煙、透透氣。
回來后繼續講解,臺下的聽眾邊聽邊飛快地做著筆記,恨不得把林樓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記住,這些只是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新鮮和寶貴的。
預定的三個小時講座時間結束,臺下誰也舍不得離開,紛紛舉起手來想要提問,林樓的演講幫他們解決了很多疑惑,但也帶來了更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要是沒得到解答的話,今天晚上回去估計是睡不著覺了!
林樓也只好改變了計劃,開始挑選人員接受提問了,首先要照顧的自然是最前面的代表了,他伸手指向柳笛這邊,“這位是X院的穆工吧?您有什么問題?”
嗯?這下穆老師該生氣了吧?一聽到這個稱呼,原本有些疲憊的柳笛頓時精神起來,馬上側過頭來看向穆老師,腦子里已經浮現出他臉色黝黑的樣子了!
但穆工的反應卻是出乎了他的預料,他不僅沒有生氣,臉上還浮現出燦爛的笑容,“林工,咱們之前就在會上見過一面,您還能記得我,真是難得啊,我想請教的是……”
柳笛回過頭來看向自己的同事,這是怎么回事兒?不是說穆老師不喜歡被叫木工么?為啥他現在還這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