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才二十三歲,但算起來,我開始建筑設計這份工作,已經有五年時間了!”二十三歲,放到其它建筑設計師身上,這個年紀或許才剛剛從大學畢業而已,但是林樓卻已經做了十多個項目了。
“貝聿銘先生?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這些關鍵詞讓尤卡-維里寧想到了些什么,再低頭重新研究林樓填寫在表格上的英文姓名,這下終于想起來了,“啊,您就是因為皮爾-卡丹拉德芳斯新旗艦店的設計,獲得了1982年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的林樓先生?”
說著他直接站了起來,一位金獅獎和美國建筑學會金獎得主,值得他如此尊敬,這是建筑人的本能,這就好比一位物理學教授遇到了沃爾夫獎得主一樣,肯定會送上僅次于遇到諾貝爾獎得主的尊敬,要不然就太失禮了。
旁邊的金屬樂手萊科寧和施工隊伍主管卡斯佩爾-萊托瓦拉還有點迷惑,他們倆可不算是業內人士,搞不清楚尤卡-維里寧為什么這么激動。
“林先生是國際建筑界近些年來新涌現出來的天才建筑師,雖然他還很年輕,但是他的設計非常有創意,已經獲得過多項世界大獎!”尤卡-維里寧連忙幫他們簡單地介紹下林樓的情況,于是這兩位也站了起來。
以此握手之后又重新坐下,維里寧依舊處于激動之中,“實在是沒有想到,您能來芬蘭,還能來參加這樣的小比賽。”
這種情況,就好比某個小地方舉辦了業余足球比賽,結果林皇卻跑過來參賽了一樣,著實讓他們有些手足無措,這不是你這種大人物該來的地方啊!
“芬蘭可是阿爾托先生的故鄉啊,身為建筑業從業者,如果有機會,肯定是要來看一看的!”林樓的回答讓他們很是高興,芬蘭畢竟是個小國,阿爾托、西貝柳斯等人可以說是他們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驕傲了,現在遇到一位如此尊敬阿爾托的外國建筑師,他們當然自豪。
“不知道您還會在赫爾辛基停留多久?可能我接下來的話有些冒昧,但如果因為顧忌太多而錯過的話,就太遺憾了,如果您有空閑的話,是否可以來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為我們做一次演講呢?”維里寧問道。
芬蘭雖然經濟發達,但人口稀少、地理位置有些偏,所以自從阿爾托去世后,已經很難吸引到國際頂尖的建筑師過來訪問交流了,如今好不容易來了位大佬,雖然稍微年輕了點,資歷淺了點,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金獅獎和美國建筑學會金獎可不是說著玩的啊。
“這是我的榮幸,我也非常希望能同芬蘭的建筑師們交流!”這種兩全其美的好事兒林樓自然愿意答應。
赫爾辛基藝術設計大學邀請他做演講,可以獲得寶貴的交流機會,接觸到最新的建筑設計理念;而林樓也可以傳播自己的建筑設計理念,擴大自己在國際建筑界的影響力,要是將來某個年輕建筑師受了自己的影響,成為大師,對他也是大好事。
所謂的資歷、聲望還有影響力都是這樣累積起來的,對建筑師來說,作品固然重要,獎項同樣不可或缺,但演講和交流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演講的多了,聽的人多了,自然而然會有人受到自己的影響,幫著擴大自己的理念。
更實際一點兒,像這種演講都是有出場費可拿的,像他這樣拿過國際大獎的建筑師做一次演講,出場費也不低,另外還有住宿機票等方面的福利待遇。
所以,遇到這種好事兒干嘛要拒絕?有大學或者建筑設計單位邀請林樓過去做演講,只要不是特殊情況,林樓一般都會答應!
“那真是太好了!”維里寧激動地搓著手,他沒想到業余時間來參加這種小活動,竟然還有意外的收獲,說著他就要起身,“我這就去通知學校,然后商量下演講會的安排,不管您有什么要求,我們都會盡力配合。”
要是阿爾托還在世的時候,他肯定不會這么激動,有這位大師坐鎮,芬蘭的建筑設計在國際上也是一塊響當當的招牌,然而阿爾托已經去世快十年了,他的影響力正在漸漸消散,芬蘭本國建筑系的學生想要聆聽大師演講也變得越發困難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