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現如今工作都要服從國家分配,要是自己不服從學校的安排,以后的麻煩事就多了,另外,家里要是知道自己不去國家正式單位,跑到香江企業去打工,又會是什么樣的反應呢?這些事情曹凱一時都有些把握不住。
所以他暫時沒有和林樓表明想法,而是準備等回去之后,利用周末的時間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好在他家里人一向比較開明,或許不會反對吧?
林樓尚不清楚這些變化,他帶著曹凱來到巴黎,繼續讓伯納德帶著他去參觀各種建筑,自己則和阿爾方斯討論了一番近期的工作,再去巴黎建筑學院探望了王院士,又去和格姆鮑贊巴克聊了聊。
等忙完這些,這次來歐洲的工作就算是做完了,不過一想到香江那邊的資料還沒有收集結束,林樓就不急著回去了,索性問阿爾方斯找了兩輛車,帶著他們前往法國東部索恩地區距瑞士邊界幾英里的浮日山區,去看柯布西耶的經典作品——朗香教堂。
朗香教堂的設計對現代建筑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被譽為20世紀最為震撼、最具有表現力的建筑,自從建成后一直吸引著全球的建筑師前來這里朝圣,現在既然有時間,那肯定是要過來看一看的。
汽車進入朗香村,來到那座小山丘下方,從車里下來,沿著山坡緩緩向上,當朗香教堂映入眼簾的時候,眾人盡皆為之失聲。
用安藤忠雄當年來到這里時的話來講就是:我滿懷期待穿越禮拜堂大門,卻被眼前背叛了我的想象的、堪稱暴力的激烈空間完全震懾住,好一陣子都說不出話來;排除了所有水平、垂直的線條,毫不掩飾灰泥墻飾質感的粗獷雕塑;滿溢在不規則平面形狀內部空間、如洪水般的光,朗香教堂的一切,都顛覆了當時我對建筑的常識。
在朗香教堂的設計中,柯布西耶把重點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體給人的感受上,他摒棄了傳統教堂的模式和現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當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
教堂造型奇異,平面不規則;墻體幾乎全是彎曲的,有的還傾斜;塔樓式的祈禱室的外形像座糧倉;沉重的屋頂向上翻卷著,它與墻體之間留有一條40厘米高的帶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墻面上開著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著彩色玻璃。
入口在卷曲墻面與塔樓的交接的夾縫處;室內主要空間也不規則,墻面呈弧線形,光線透過屋頂與墻面之間的縫隙和鑲著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來,使室內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氣氛。
這座教堂的造型看起來有些怪異,但絕對不是為了怪而怪,為了藝術而藝術,在怪異的外表下,是一座最真實、純粹和反應本質的教堂,完美符合了信眾和宗教人員的需求。
首先,柯布西耶把教堂建筑視作聲學器件,使之與所在場所溝通,進一步說,信徒來教堂是為了與上帝溝通,聲學器件也象征人與上帝聲息相通的渠道。
東立面上面有取自飛機構造弧狀地挑出的屋檐,檐下是露天儀式中唱詩班的位置,東立面的右面有一根柱子,以及位置恰到好處的講經臺。
這兩處位置的安排非常符合聲學原理,讓唱詩班的歌聲和神父的布道聲可以清晰地傳遞到每一名進入教堂的信眾耳中。
但這還不是朗香教堂最神奇的地方,這座建筑最大的亮點來自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