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計算機同建筑設計相結合的威力,以前建筑師在工作的時候,使用的工具是紙和筆,最多再加上計算器,這些工具的威力是有上限的。
而計算機的出現則大大提高了建筑設計的上限,讓他們可以擺脫直線的束縛,可以在計算機的幫助下,使用更加復雜的線條精心設計,所以才有了弗蘭克-蓋里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才有了扎哈的諸多奇思妙想作品。
日后,在計算機的幫助下,面對同一個項目的競標,扎哈可以拿出成百上千種方案來供甲方進行選擇,而傳統的建筑事務所,就算把上上下下的員工都累死,也最多能拿出來兩三套方案而已,這還怎么競爭?
如今計算機和軟件的功能尚沒有日后那么強大,但是林樓背靠著實力雄厚的歐特克公司,再加上自己的使用經驗,完全可以讓他們給自己開發出合用的軟件來。
再用這些軟件來設計建筑作品,對八十年代的建筑師來說,絕對是降維打擊啊,他能夠實現其他建筑師無法做出的設計,給建筑界帶來不斷地震撼。
從香江山頂俱樂部項目開始,到拉脫維尼亞首都國際機場項目,再到如今的海東省博物館,這一個個項目的涌現,終于讓國際建筑界開始正視自己了。
“他使用的設計工具非常先進,雖然我很奇怪,為什么一位中國建筑師,能夠拿出比我們更先進的工具來,但事實就是這樣!”熱衷于參數化設計的弗蘭克-蓋里,看到林樓的作品后,和他的合作伙伴吐槽道。
“幫我預定最快的航班,我要馬上去中國和他聊一聊!我能預感到,這種工具完全可以實現我的理想!”
而在亞洲,尤其是在日本,磯崎新、黑川紀章、安藤忠雄等此前和林樓打過招呼的人,則在從藝術角度來分析林樓的作品。
“建筑材料是現代的,施工方法也是現代的,功能分區同樣是現代的,但是從整體而言,這座駕建筑所呈現出來的設計理念,卻是完全屬于中國傳統建筑的!這種理念實在是太值得我們借鑒了!”
日本的建筑師大多都是學習西方的建筑設計理念發展起來的,然而在他們內心深處,依舊對日本的傳統建筑充滿熱愛。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日式傳統建筑也和中國的傳統建筑一樣,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的需求了,建筑說到底還是要符合時代發展的。
在林樓之前,丹下健三通過代代木體育館嘗試了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筑的結合,黑川紀章也從日本傳統文化里提煉出灰空間理論,然而他們的嘗試還是淺了些,遠沒有林樓這么深入。
當他們看到海東省博物館效果圖的時候,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自己苦苦尋覓已久的東西,人家早就摸索出來了!
日本的傳統建筑大多是從中國這里學來的,他們能成為日本最頂尖的建筑師,不可能不熟悉這些,所以一看到林樓在海東省博物館項目里使用的手法,立刻就有一種頓悟的感覺,這種結合、這種理念實在是太巧妙,太值得自己學習了!
“黑川桑,林桑下次和你溝通中日青年友好交流中心項目,預定的是什么時候?到底是在北京還是東京?如果方便的話,我們可以一起過去么?”有人開始詢問黑川紀章,他們已經有點迫不及待想要和林樓交流了。
“可惜啊,上次我們的會議是在東京開的,按照此前的約定,下次的會議就該去北京了!到時候我肯定會和林桑聊海東省博物館項目,你們要是想要去的話,我也可以和林桑商量下,看看他有時間沒有!”黑川紀章也在不知不覺間改了稱呼。
以前他只是把林樓當成一個卓有天賦的晚輩,但是等海東省博物館一出來,黑川紀章也意識到,人家對建筑的探索已經走在了自己前面,未來在建筑界的地位超過自己似乎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他最引以為豪的灰空間理論,距離林樓如今的開創還有不小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