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磯崎新就吐槽過,建筑界缺乏變化已經太久了,滿世界都是現代主義的建筑,他們異常渴望有新的建筑理念;而在城市規劃領域也是一樣的,《雅典憲章》和《馬丘比丘憲章》雖然在戰后全球城市化進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是沒有留下遺憾。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樓越蓋越高,城市規模越來越大,然而人們的生活質量真的在隨著科技的進步不斷進步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的確如此,科技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讓人們的生活水準更高,但依舊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自然生態的破壞,例如人文生態的稀缺,那些大城市街頭稀少的綠色植被已經行跡匆匆的行人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這幾家規劃事務所拿出來的方案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東方明珠轉盤那里確實規劃了大片的綠地,但這些綠地和紐約中央公園還是不一樣的,這片綠地或許可以稍微緩解一點兒自然生態方面的壓力,讓那些待在周圍寫字樓里工作的人,透過窗戶眺望的時候,可以稍微減輕一些用眼過度帶來的視覺疲勞。
但想要像紐約人隨意地行走在中央公園里顯然是不可能的,不說這片綠地有沒有設計休閑休憩的功能,光看周圍的交通道路設計,你想進去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而且幾條主干道只注意到了行車的便利,卻忽視了為步行者提供便利,往往要走很遠的路才能遇到一個過街口,還得從地面上過,需要和車流搶道,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橋設計的都不夠多,這些設計對在陸家嘴金融中心工作的人都太不友好了。
《雅典憲章》和《馬丘比丘憲章》里其實也不是沒有提過這些方面的內容,只是篇幅不夠,而且也不是重點,缺少詳細的論述;羅杰斯從林樓的口述中,敏銳地捕捉到了信息,或許在他們這本書里有詳細的闡述,于是他就迫切地想要早點看到這本書,迫切地想知道哪些困惑自己和國際城市規劃領域的問題到底該怎么解決,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又會是什么樣?
“在我們位于外灘的臨時辦公室里,有好幾本這樣的書,我現在就可以讓人回去拿,只不過這些書都是中文的,恐怕您……”林樓遲疑著說道,羅杰斯可不是日后歐洲國家的航天員,眼下還沒開始學習中文呢,定然是看不懂的。
“沒關系,我可以找人幫忙翻譯,而且書里面一定有很多配圖吧?”對羅杰斯這樣的大師級人物來說,光看書中的插圖就已經能看出很多東西了。
林樓讓人回去拿書去了,大家伙兒繼續熱情地議論著林樓的方案,浦東開發區的幾位領導聽不懂外語,不過從那些外國友人的神情中也能看出些東西,于是趕緊把翻譯喊過來,“他們都在說什么?為什么一直圍著林教授的規劃方案看?”
翻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從他開始干這份職業開始,一直以來耳朵里聽到的都是中國的干部、技術人員對外國高水平成果的贊嘆與驚訝,啥時候看到過老外佩服咱們自己的東西啊?然而羅杰斯、伊藤等人話語是不會騙人的。
他再三聆聽之后,才遲疑地說道,“他們說……他們說林教授的規劃方案非常好,比他們幾家的加起來都要好,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了二十一世紀城市規劃發展的方向,非常非常值得他們學習!”
“你沒翻譯錯?”幾位領導猛地扭過頭來,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讓人甚至開始為他們頸椎的安全擔心起來。
“沒有,來自英國的羅杰斯先生又說了,林教授的方案給了他很多啟發,讓他的設計暴露出了更多的問題,和林教授的方案相比,他自己的方案簡直…….簡直像是……像是一坨屎一樣!”翻譯猶豫再三,還是把這個不雅的詞匯翻譯了出來。
“藺教授,他們真是這么說的?該不會是有太多專業詞匯,小王沒聽明白吧?”領導們還是不敢接受這一現實,好在房間里面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又開始向來自同濟的中國聯合設計組成員藺教授詢問了,藺教授精通英語、俄語,而且還是建筑規劃領域的資深人士,他肯定不會像普通翻譯一樣出錯。
“他們這會兒倒是沒說太多專業詞匯,都在這兒夸贊小林的方案呢!小王翻譯的挺對的。”藺教授確認了小王的翻譯,shif這個詞多簡單啊,但凡是學過英語的都不會翻譯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