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卡特-布朗從普利茲克獎創立之初就擔任評委會主席,對獎項的歸屬擁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對此公關團隊也給出了方案,林橋會給某個基金會捐贈一筆款項,而該基金會會向美國國家藝術博物館捐贈幾件珍貴的文物、藝術品,這樣的話,默契就在暗地里達成了。
不會有人覺察到中間的關系,美國那些大大小小的基金會大多都是干這個的,這些事情他們專業的很,要不然資本家養他們干什么?
英國建筑藝術贊助和收藏家彼得-巴隆博爵士、著名的藝術史專家索伍德爵士克拉克、英國藝術博物館館長羅斯柴爾德爵士都屬于老錢階層,對林橋這樣的IT新貴有些抵觸,讓他自己出面的話,效果不一定好。
所以林橋專門過來拜托了小托馬斯-沃森,他同樣是老錢的一員,而且還是英國移民后裔,和這些老古董關系默契,讓他出面運作,可以節省許多麻煩,至于他運作所付出的代價,林樓會通過同海倫-沃森的合作加倍還回去,經濟上毫無損失,同時還能和兩位卓越的年輕人打好關系,這種好事兒精明的小托馬斯-沃森自然不會拒絕。
至于菲亞特主席阿涅利,林樓也有辦法,阿涅利家族是意大利首屈一指的豪門,連普通人都知道他們家的尤文圖斯足球隊,一般人想接觸他們還真是不容易,好在林樓和皮爾-卡丹的關系不錯,而皮爾-卡丹也是意大利人,同阿涅利家族有一定交情,讓阿涅利順手幫點小忙倒是沒什么問題。
至于那位著名建筑評論家阿達-路易斯-哈克斯坦布爾,應對起來就更簡單了,他是所有評審里面資產最少的,公關公司有的是辦法來說服他,而且一切手段都完全合法,根本不同擔心人來查,畢竟他們可是專業干這個的。
別說普利茲克獎這種只在建筑界內部擁有巨大影響力,外界毫不關心的獎項了,就算是奧斯卡獎,他們也都有這完整的方案。
而在國內,大家還都不敢想獎項竟然可以運作,那天參加會議的記者都不敢把在會場上聽到的話刊登在媒體上,他們還是不夠自信,不認為中國的建筑師能夠獲得建筑界最高獎項。
只是這么有價值的新聞要是不報道的話,實在是心癢難當啊,于是他們只能先做一些預熱工作,比如接著貝聿銘回國的機會,在報道文章里特意點出貝聿銘1983年成為第五位普利茲克獎得主的消息,并對普利茲克獎進行了介紹。
然后毫不意外地選擇了“建筑界的諾貝爾獎”這個形容詞,好讓讀者們對這一獎項提前有個印象,免得林樓萬一獲獎的話,還要肥大力氣給讀者普及啥叫普利茲克獎;當然,如果真有那么一天,這些工作肯定還是要做的,而且要做的更加細致,只是眼下,能讓讀者提前有個印象總是好的。
建筑界內部,同樣在流傳著那天邁克和約翰的對話,他們紛紛猜測著林樓獲獎的希望到底大不大,很多人都覺得林樓很有希望獲獎,只是得再等幾年,或許要到十多年以后,等他四十來歲的時候再拿獎吧。
就這樣,不知不覺就到了普利茲克獎公布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