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了這些,林樓才抽出時間,找到吳委員,繼續討論芝加哥世界建筑師大會發言稿的問題,經過了一番細心地準備之后,他再次離開了北京,和吳委員等人一起飛往美國的芝加哥,準備參加本屆世界建筑師大會。
到了芝加哥之后,林樓陪著吳委員一起見了大會的組織方,溝通了演講的細節,然后趁著會議還沒有正式開始,跑到聯合中心球館,去看了場公牛隊的比賽,現在正式喬丹第一個三連冠的最后一年,能看到正處于巔峰之期的喬丹的表演,這樣的機會可不能錯過。
看完比賽,會議正式開始,來自全世界的建筑師們匯集芝加哥,討論著建筑、規劃、園林等諸多領域的問題,有些演講確實能給人不少啟發;一邊聆聽演講,一邊和世界各地的建筑師們進行溝通,終于到了林樓演講的時間。
“尊敬的組委會成員,尊敬的與會嘉賓,我是來自中國清華大學的林樓,非常榮幸能有這個機會,在全世界建筑師面前,為大家闡述吳先生和我的理念,由于吳先生年齡的原因,所以原本該由他進行的演講將由我來完成。”在開場白里,林樓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在ppt上,也清楚地寫了吳委員的名字,并且排在了林樓的前面,開場白之后,演講正式開始,“我本次演講的題目是《世紀之交展望建筑學未來》。”
這個題目和吳委員在北京全球建筑師大會上的演講一模一樣,現在是1993年,說成世紀之交也沒太大問題,現如今開始展望下個世界的也不止林樓一個。
“中國《老子·道德經》中有句話:‘反者道之動’,就是說回顧、總結過去有助于認識真理,激勵將來;如今,我們即將跨越千年的門檻,進入新世紀,盡管一時我們還難以做一個廣闊深遠的‘千年反思’,但是對近百年來建筑的發展作一番探索,以清醒地認識過去和當前情況,并看清未來的道路,這還是有可能也很有必要的,這也正是國際建協第18屆建筑師大會所擔負的,莊嚴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20世紀是人類發展史上偉大而進步的時代,建筑學也以其獨特的方式載入了史冊,工業化為人類創造了巨大的財富,技術和藝術創新造就了豐富的建筑設計作品;無論在和平建設還是在醫治戰爭的創傷中,建筑師都造福大眾,成就卓越,意義深遠。”
“在20世紀,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運用,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了新的建筑類型;在20世紀,建筑名匠輩出,他們對新事物充滿敏感和創意,各領風騷,給人們生活的世界帶來異彩;在20世紀,建筑名作廣布,在地球上的各個角落,都留有一個又一個‘里程碑’”。演講一開始,林樓先回顧了二十世紀建筑的發展。
然后說到了城市,“城市是逐漸形成的人類文化集合體,是錯綜復雜的功能、技術的最高表現形式;人類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聚居于城市,弘揚科學文化,提高生產力;在19世紀,城市成為各種生理、社會疾病的淵數;進入20世紀,大都市的光彩璀璨奪目,城市有了大的發展,城市人口急劇增加,本世紀末將達到全球人口總數的1/2,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的3倍。”
接著是各種理論,“近代建筑學、近代城市規劃學、近代園林學都是從本世紀初開始構架的”,如今學派紛呈,思想活躍,百花齊放,應接不暇;在人類歷史上,長期以來,主觀判斷始終是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的主導因素,但是到了20世紀里它已讓位于科學方法和理性思維,現代建筑以其功能主義向古典學派挑戰,盡管后來的缺點與局限也逐步暴露,但是其功不可沒……輝煌的建筑文獻汗牛充棟,20世紀建筑發展的進程、成就、經驗與教訓十分值得認真的總結。”
說完了成就,就該說遺憾了,“20世紀的建設發展尚存缺憾,世界并非全然美好。戰爭、破壞與和平建設在交替進行,不僅破壞了建筑環境,也殘酷地毀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當20世紀進人下半葉,建筑發展危機迫在眉睫,面對世界人口爆炸、森林農田被吞噬、環境質量日見惡化,環境禍患正威脅人類。建筑師將如何通過人居環境建設,為人類的生存和繁衍作出自身的貢獻?”
“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全球化帶來了人與傳統地域之間的分離,地域文化的特色逐漸衰微,標準化的商品生產使建筑環境趨同,設計平庸,建筑文化的多樣性遭到扼殺,建筑師該如何面臨這種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