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尸解,能長生也未必就等同于成仙。”
方云漢塞上酒葫蘆,將其掛在腰間,一拂袖,道,“貧道剛才就已經說過,長生之道,貴在一個和字,只要人體精元與內氣完全和暢一體,相互轉化時毫無掛礙,就時刻可以以內氣修補精元,體魄圓融無損,活個幾百年不是問題。”
扶蘇一怔。
乍一聽好像確實很有道理,幾句話就說明白了長生的原理,但是仔細想想,這話說了等于沒說。
墻外小船上,逍遙子同樣聽到了這一段話,他若有所思,傳音問道:“正所謂煉精化氣,所謂內氣,本來就是從精元轉化而來,難道,這二者之間,還不算是和暢一體嗎?”
“你們錯了,內氣并不是直接由精元轉化而來的。”
說到這一件事,方云漢左手負在身后,漸現出幾分神采飛揚之色。
“人生于天地之間,眼耳口鼻,以及諸多細微處,其實無時無刻不與萬物交應,煉精化氣的實質,是將這種交換呼應,調整至最佳狀態,順勢積存從外界流入人體的有益元氣,而剔除有害元氣。”
他心中最近這段時間,其實正因為弄清楚了內力來源這一件事,而感到有些自得。
之前從蓋聶那里,得知了這個世界關于武學的境界劃分之后,他對照自己從前在各世界之中所得的武功心法,尤其是主世界的一些理論,就陷入了一種苦思的境地。
按照主世界的說法,內力最初始的時候,是因為存神觀想,以精神催眠了肉體,煉假成真,形成了這么一種真實存在的能量。
然而,如果跳出主世界的體系,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一般人剛開始練內力的時候,精神力度還很微弱,這種精神層次,真的可以催眠自己的肉身嗎?
這其中就有一些解釋不通的地方。
而如果按照這個世界的普遍說法,內氣是從精元轉化而來,豈不是說,內力的增長是在不斷壓榨肉身體魄?那換一種說法,豈不是表明,這個世界內功練得越快、內力越深的人,體魄越弱?
這顯然也跟現實情況不相符。
方云漢又結合呂洞賓那些功法,憑他現在的武學悟性,枯坐了兩日兩夜,才感應到最細微的那一層,理清其中要點。
其實,哪怕是完全沒練過武功的人,甚至是一只螞蟻一塊石頭,只要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都在不斷與外界的其他事物,發生信息上的交換。
用最淺顯的例子來說,就像是不同物體所附帶的氣味,交錯傳遞的現象。
當然,信息交換這種事情,遠比單純的氣味散失來的深奧,尤為難測。
練出內力的第一步,實際上是通過特定的呼吸吐納,配合有一定標準的精神狀態,從人體與外界信息的交互之中,引導出對人體有利的東西。
所以,內力的來源,其實并非僅有自身肉體。
煉精化氣這個步驟,實則從第一縷內力滋生開始,就是一種變相的天人交感,是在引導外界的有利因素入體。
只不過比起直接拉扯天空雷霆、吸納地煞烈火的場面,這種一開始基于人體天生稟賦的天人交感,顯得非常微弱,以至于練功者自己都弄不明白其中本質。
趙高質疑道:“人身相較于天地而言,微渺不足言,如果真有此等交互,必定更加細弱,怎能積起博大內力?”
“此言差矣。”
墻外的逍遙子似有所得,開口代為解答,“先賢有云,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晝夜,人有臥起;天有列星,人有牙齒;地有小山,人有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