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客氣的說,今天這處戰場上,除了豐子安和金原公國那幾個人之外,其他所有人里面,就屬公孫儀人最弱。
這種事情,對于元荷教祖來說,根本想都不想,就可以做出精準而正確的判斷。
那三道光束,原本是為岳天恩三人準備的,內中飽滿的力量,無論是深度還是純度,又或者是招法變化的精妙之處,都要超出公孫儀人九倍以上。
質、量、技,全方位的碾壓。
但這一道屏風般的刀光,與那三道光束,與岳天恩他們,根本不在同一道評判體系之內。
在上古之時,那被命名為“浮光之道”。
浮光掠影,只參萬物之表象,不深究元氣,不探察節律,在當年元荷與桃李道長等人整理的諸多材料之中,這種道路,是一種失敗的探索。
可是,八千年之后,居然又有一個人機緣巧合的走上了這一條路,并且得到了上古時關于那一場失敗的記錄。
公孫儀人或許未必已經比那位先賢走得更遠,但她絕對走得更加清楚。
那么表象與內在到底有什么區別?又到底是憑什么,能夠與探究內在的天地之橋、練虛之道劃分開來?
從最顯而易見的層面來說。
光線照射于某一物體上,經過反射,然后被人的眼睛所接收,人眼所收到的圖案,就被視為這一物體的表象。
而那些沒有直接將光反射回來,不能被直照,不曾被以最直接的方式觀測到的,就是“內在”。
所以如果忽略掉更多的含義,光從這一點來闡述的話,表象和內在,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是否有反射。
“我的武道,就像是一面鏡子。”
那是在與符離交流之后,所得到的深省與明悟。
公孫儀人從小生長在岳天恩周圍,所以她也走上了筋骨武術的道路。
當她見證武術與火器的對比,就曾經動過借取火器之長處的念頭。
當深紅色的天星墜落,世界發生異變,從夢境中得到功法,她就成就了生死玄關的一步。
當方云漢帶回來的秘籍越來越多,有了關于練虛的指引,她就有了關于練虛之道的稟賦。
這是善于學習嗎?
當然不是。
真正善于學習的人,會有一個固定的核心,不斷融合新學到的知識,走出自己全新的道路,就像是方云漢那樣。
當然,這樣的人也會被自己的核心所牽絆,不得不舍棄一些與自身最原始的根基不兼容的部分。
而公孫儀人,她是真正隨波逐流,與世推移,不會受到任何的牽扯,可以隨時隨地的映照著身邊的一切。
在朝氣蓬勃的人看來,會感覺到她的朝氣與野心,在平庸的人群之中,她就顯得同樣沉靜平和。
這樣的鏡子,就算對面是從天外歸來的魔神,也可以映照出相似而又相反的存在。
三道光束,擊碎了如屏風般的刀光,但在碎裂的屏風后面,刀和人,忽然綻放出了銀藍色的光芒。
接觸一瞬間的映照,暫時獲取與魔神相近而相反的特質。
超脫非人的刀客,下一刀,劈開所有沉降的深紅色,令七根天柱同時為之顫抖,刀光橫掃開來。
鏡照之后,仿佛永無止境提升著的特質,使這一刀在揮去的過程之中,純凈至無微不至的程度。
有微塵阻攔在刀光前方,刀光穿過,微塵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