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棚老板皺了皺眉,“你說的是瓜州農場吧?”
“不是農場,是農科院!”
“農科院沒有,農場倒是有一個!朝那邊走,一條路到頭,老大一個院子,就是了!”
“農場?”
楊東升他們按照指點來到地方,確實是好大一處院子。
圍墻上長滿荒草,地方又偏,建筑又爛,好在門口還掛著塊牌子——瓜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這個時代,農業工作吃的就是財政飯,連搞三產的機會都沒有。
國家本身就財政困難,又全力搞經濟,農民又窮,農業部門可謂是清水衙門中的清水衙門。
“不會真這么冷吧?”楊東升推開門口的小屋,向里看了看,連個看門大爺都沒有,“走,進去!”
汽車直接就大搖大擺的開進了大院,直奔最高的一棟房子而去。
到了地方楊東升才發現,最高的那棟房子不是辦公樓,而是一座大棚,大棚后面就是成片的稻田。
好在終于找到人了,幾個曬的黝黑的老農正從稻田里出來,手里還抓著幾顆秧苗,邊說邊對秧苗指指點點。
幾名老農也看到了他們,當先一名黝黑的老農問,“請問你們找誰?”
人家客氣,楊東升的姿態自然放的更低,“你好!我們是運河縣順河鄉的,想找農業方面的專家咨詢些問題,請問這里是瓜州農科院吧?”
“沒錯,你們找對地方了!”老農點點頭,“等我們去喝口水,有什么問題咱們再說好吧?”
楊東升這才注意到,幾名老農的嘴唇都干了,看來在地里忙活的時間不短了,大日頭底下干活,可不好受。
“行,您先喝水!”沒找錯地方就行。
楊東升跟著幾名老農,向不遠處一排低矮的磚瓦房走去。
“你們是怎么找到這個地方的?”老農邊走邊問。
其他幾名老農也投來好奇的目光,看來這個地方,還真不是一般難找。
“別提了,就告訴我在城東,說是好大一片子院子,到地方就能看到!我一直問一直問,直到問到前面那處茶棚,人家說這里只有個瓜州農場,院子確實很大。”楊東升講訴了其中的周折。
“真是難為你們了!”幾名老農笑起來。
“為什么別人會說這里是農場?”楊東升問。
“因為這里本來就是農場!”老農答道。
瓜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成立于清朝末年,當時叫農事實驗場,主要從事小麥品種改良工作。
解放后更名為瓜州農場,前兩年機構改革,又掛上了瓜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的牌子,管理權也下放到瓜州市。
“清朝時期就建立了?歷史還真長!”要是這時候,楊東升還不明白,面前幾人不是普通老農,也就白混了,“請問您是?”
“這是我們李所長!”一名老農介紹道。
“原來是李所長,失敬失敬!”
看著這些曬的黝黑的農業專家,楊東升心里不禁升起一股敬意。
李所長推開一間房門,里面除了辦公桌,還有放著床、臉盆、衣柜。
看來這些專家們就住在這里。
李所長端起茶碗一飲而盡,放下茶碗問,“你的介紹信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