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大規模去工業化的浪潮下,干他們這一行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雖然要去中國,但是兩倍的工資水平,足以吸引到很多人。
看著理查德·威廉姆斯遠去的背影,楊東升向身邊的王建國道,“你說像維恩·聯合、梅斯塔、布勞·諾克斯,還有那些機床制造企業,他們有沒有在中國申請專利?”
“我想沒有吧!”
據王建國所知,維恩·聯合公司、梅斯塔公司七十年代初期之后,就沒了訂單。
當時中國還在搞運動,他們怎么去中國申請專利?
何況中國1985年才加入保護知識產權的《巴黎公約》,三大重機中最晚退出這一行的布勞·諾克斯,1983年完成最后一套后軋機,也沒有從事相關工作了,怎么會想到再去中國申請專利?
在很多美國人的心目中,亞洲也就是日本、香港、新加坡還像個樣子,其他地方那都是一片荒漠。
尤其中國的專利制度和美國專利制度非常不同,美國專利體系實行的是先發明制,中國專利體系采用先申請制。
“聯系國內,我們準備在華京、滬上、津門、粵城、杭城、南江設立研發中心,以及高端制造聯合加工中心,產業包括機床、發動機、軸承、半導體、制藥、碳纖維……而且我們會聘用大量外國專家,為了便利專家們的生活,需要建立單獨的社區!”楊東升看了一眼王建國,賣掉高爐、軋機等設備,楊東升剛好會有一大筆錢,“我們需要地!”
外國人可以跑到中國搶我們的專利,我們為什么不能搶他們的專利?反正楊東升也沒指望把產品賣到全世界。
未來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冶金工業中心,最大的機床消費國,數量占到世界的一半。
這么大的市場,足夠楊東升撲騰了。
有了美國技術,楊東升的小作坊產品就可以一躍達到七十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楊東升的要求不高,將來只要國內市場占到四分之一,那也是世界市場份額的百分之十幾了,足以成為一方巨頭。
而且不管這些項目能不能成,只要這個房地產項目能成,楊東升就賺翻了。
“我明白!”王建國快步離去。
王建國走后,楊東升沖喬治·威爾遜,“幫我找一位合適的律師,我要告美國政府!”
楊東升想通了,就算打不贏官司,就算會有人先美國政府一步跳出來,楊東升最起碼也得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是任人欺負的布袋。
第二天晚上,楊東升就接到沈氏鋼鐵廠的電話。
“楊總,不好意思,這么晚打擾你!”
“沒關系,我還沒睡!”
“楊總,我也不過多打擾,有話我就直說了,聽說你有一批高爐想賣?”
“沒錯,這些高爐都是美國鋼鐵公司、有伯利恒鋼鐵公司的,雖然都是二手設備,但是狀況還不錯!沈總如果不放心,可以親自帶人來看一下!”
“這個……楊總能不能透漏點更具體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