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上了汽車,湛市的主要農作物就是水稻,道路兩邊都是稻田。
直到海邊這種情況才發生了改變——海灘上一片荒蕪。
這時眼前突然出現的稻田就很顯眼了。
汽車在稻田邊停下,楊東升下車看了看,這片水稻比普通水稻粗壯不少,也高了不少,甚至比人還要高一些。
楊槐向四周看了看,大喊起來,“陳社長,陳社長!”
“誰啊?”
過了好久,田里終于鉆出一個人來。
“陳社長!”楊槐沖那人揮手。
“原來是楊礦長!”
這是一個跟普通老農也沒什么區別的漢子,皮膚曬的黝黑,長相消瘦,一雙粗糙的大手放在身體兩側。
看到這個人,楊東升一下子放心了。
這些年東升食品的跟各地的農科所、農科院多有合作,根據楊東升的經驗,那些長的白白凈凈的大多是什么都不懂的官僚,真正的農業專家常年待在地頭,跟農民沒什么兩樣。
面前這位陳社長,是一位真正的農業專家。
這位陳社長看起來四十幾歲,不過楊東升知道他的年齡肯定沒有看起來大。
“這就是我給你說過的楊總!”楊槐介紹道。
“你好,你好!”陳社長很熱情。
楊東升跟來人握了握手,“能給我介紹一下嗎?”
“當然可以!”
八十年代的時候,陳社長偶然在海邊發現了第一株這種水稻。
從最初只有數百粒種子,幾十顆幼苗,發展成了規模種植。
但是這樣一來需要的資金也大了,目前他在海邊承包了一千多畝地,畝產只有100來斤,對于水稻來說,這根本收不回本錢。
為了支撐水稻種植,他賣掉了自己的房子,他學的是林果專業,在粵省、桂生搞林場,種果樹,甚至到建筑工地干活,補貼水稻培育。
他聽楊槐說了楊東升的情況,所以才會對楊東升這么熱情。
楊東升對海水稻很看重。
楊東升可以把鹽堿地改成正常土地,但是他無法把鹽水變成淡水。
西部土地很多,但是水很少,新省、藏省很多地方年降水量還不到100毫米,連草都種不了。
這些地方淡水少的可憐,但是鹽水卻不少。
青藏高原上湖泊眾多,很多都是鹽水湖。
另外北非、中東,還有智利,也是資源豐富,缺乏淡水,他們雖然沒有鹽水湖,但是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