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外偷聽的小十三伸出一顆腦袋,對著余明珠說道:“姑爺收養的都是被人拋棄的女孩兒,七八歲,五六歲,姑爺是用自己的月例養著的,奴才也奉獻了點兒。”
小十三說完之后趕忙溜走,余明珠無奈道:“文瀾院里的丫鬟書童最喜歡聽墻角,夫君你說怎么辦吧?”
顧懷明笑著說道:“罰他們去抄書。”
一聽到抄書,余明珠自己都覺得手疼,心道顧懷明真的會。
顧懷明從羅漢塌上坐起來,去關了門。
他從懷里拿出來一個東西,余明珠皺了皺眉頭。
這是那把銅鑰匙的蠟封。
……
染冬端進來一壺茶,卻未曾見到自家小姐和姑爺,她有些納悶。
染冬自然是找不見二人的,余明珠和顧懷明馬不停蹄地從小門離開了余家西府。
這是余明珠第一次沒有坐轎子出府。
雖說江南到底要比其他地方開放一些,可是世家大族的女子也是不大允許隨意出門的。
余明珠帶了面紗,跟在顧懷明身后。
顧懷明笑著說道:“尋常人家的妻子是可以同丈夫一起出門的,夫人不必如此拘謹。”
余明珠輕咳一聲,她開口道:“只是覺著有些新奇而已。”
顧懷明似乎心情不錯,他拉著余明珠的手,離開了余家所在地巷子,往城南坊市走去。
蘇州城北是大戶人家的宅院,城南則是聚集了大部分商業區和小民居所,而且城南還有江南地區最大的紡織工場沿河聚集區。
一條清澈的河水流經城南,此處商鋪街市鱗次櫛比,販夫走卒貧民百姓多不勝數。
余明珠雖然生在蘇州,可是卻從未下馬車逛過這蘇州的街市。
這對于她這種身份的女子來說,是十分失禮的。
前方駛過來一輛巨大的牛車,車上面滿載著烏黑的煤火。
顧懷明將余明珠拉到身后,溫聲說道:“尋常百姓用不起馬,便多用牛車驢車。”
余明珠點了點頭,兩人繼續往前走,這街市兩邊有各種各樣的商鋪,胭脂水粉,布料床單,米面糧油。
甚至還有專門給人剪頭發的店鋪。
余明珠更是看到了許多結伴而行的女子,這些女子頭發盤在頭頂,穿著紡織女工的藍白衣衫。
顧懷明對著余明珠說道:“江浙一帶手工業繁榮,有許多女子不想被夫家母家束縛,便將頭發自梳,由此終身不嫁,幾個自梳女相互扶持,杭州余姚等地更是有自己的行會。”
余明珠睜大了眼睛,這些事情,縱使是她活了兩輩子也未曾關注和了解到的。
他們繼續往前走,這顧懷明七拐八拐,拐到了街市最里面,這里到處都是極為低矮的弄堂,一個院子里住著幾十戶人家,路窄的只有一人能過,滿鼻子都是尿騷味和霉味。
他們到了一個極小的院子。
顧懷明敲了敲門,一個半大的女孩開了門,余明珠進去之后,頓時驚住了,里面是一屋子的小孩。
大部分都是女孩,少數幾個女孩多多少少還帶有些殘疾。
其中最高的,看起來十三四歲的少女對著顧懷明說道:“懷明哥哥,這是你的妻子嗎?”
“是的,我今天帶著她來看你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