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輝煌尤其體現在和LEC,LCS的比賽上,LCK的戰隊就像打人機一樣打著歐美戰隊,這也是一直詬病歐美撈逼的原因。
而這個時候的LPL賽區,卻一直在默默學著LCK打法,師夷技以制夷,但是學習別人只會在別人的身后吃灰,這并不是贏下比賽的關鍵。
而后來隨著拳頭設計師的改動,移除了綠色打野刀和眼石,這直接影響了LCK各大戰隊的運營打法。
因為LCK各大戰隊的運營對視野的依賴非常大,不管是入侵野區,邊路帶線,還是大小龍的爭奪,LCK戰隊的統治力一天不如一天。
無法通過大量的視野來及時獲得對方人員的動向,每次打團都是遭遇戰,甚至事前毫無準備的團戰,這讓以穩中求勝為主要思想的LCK非常的不習慣。
運營的思維已經深深地刻進了他們的骨髓,流淌進了他們血液之中。
以求穩的的心態面對一切敵人,不敢冒進的打法讓LCK的戰隊在打亂戰的時候顯得相當的格格不入。
再加上各個賽區選手個人水平已經非常的接近,LCK的各大戰隊也無法通過對線就打開優勢,強如Fate,也不能在對線上完全壓制Caps,即便是Caps只有SR頂級的評分。
鍍層機制的加入更是直接拉大了前期的經濟差距,更為考驗隊伍的前期節奏和團戰配合能力,在前期就決定一場比賽的走向,這是LCK最排斥的行為。
他們認為這是一種賭博,是標準的Rank打法,不應該就這樣出現在比賽賽場之上。
但是殊不知,他們避戰的念頭在這個打架為王的版本是多么的可笑。
拳頭的更新趨勢就是增加比賽的對抗性,可觀賞性,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延長一款游戲的壽命。
如果依舊是像以往那樣運營幾十分鐘不爆發戰斗,等到雙方都發育完全再一波團戰決勝負的打架方式,恐怕英雄聯盟這款游戲早已經被其他的游戲所取代了。
LCK的觀眾并不像LMS賽區的那樣看得開,在T1俱樂部的官方推特上充斥著對選手的謾罵。
如果說小組賽的失利還讓一些人抱有希望,那在半決賽以0:3這樣近乎恥辱的戰績輸給他們眼中的歐美撈比,簡直就是在挑戰他們的底線。
整個LCK都瘋狂了,連DWG和SSG都發表了聲明,稱T1侮辱了LCK,給LCK抹了黑,如果是他們上場的話,即便是輸,也會打出LCK的血性,而不是這樣屈辱的失敗。
在DWG的背后,站著韓國國家石油公司,而SSG則是代表了韓國最大企業三星的利益,T1代表的是國家電信公司。
這三家LCK最大的俱樂部,一直都是處于激烈的競爭之中。
這和LPL完全不一樣,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能力吞得下足足15億人的市場,即便是顏氏集團也做不到。
因此相比起LCK,LPL各大俱樂部之間的關系就要好很多。
早期LPL各大俱樂部都是富二代,貴公子在組織,直到電競風靡全世界,才引來了各大資本的入駐。
無論是GJD,還是NS,GLN這些隊伍,背后都站著大大小小的企業公司,據說光是RYL戰隊隊服胸口前的位置,廣告費就要收取八千萬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