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小販一見這位主真往博古齋去,都松了口氣。
他們這些擺攤的,唯有周末兩天生意最好,今天讓這小丫頭給攪了局,真不能開張,損失也是不小。
不過,他們可不是要坑人,面對一個行家,絕對是結緣分不可結仇家,在這整條街上,想要精品貨肯定要去博古齋那樣的大古董店才行,老在他們這些小攤上打轉,又有什么意思。
博古齋是劉家的買賣。
劉家和林家,張家,李家之類,有幾百年歷史的古老家族相比,歷史不算悠久,傳到如今只有四代人而已。
但是論財富,劉家一點都不比林,張,李少,應該說與張家齊平,比林,李兩家還要強些。
只是人丁稀少了些。
劉家如今是老爺子劉書嵐當家,老爺子現年八十有三,膝下養了兩個兒子,只是長子夭折,次子也先他而去,如今留下了一個孫子,一個孫女。
這兩個孩子年紀還小,劉家長孫去年剛剛畢業,留校任教了,呃,不過教的是體育。
小孫女尚在讀書,學醫,畢業后打算去醫院做個救死扶傷的醫生,兄妹兩個對家里的生意一竅不通,顯然也沒想著以后接劉老爺子的班。
幸虧老爺子身邊有不少靠譜的員工,他手底下的人那是個頂個的忠心耿耿,這些年下來,生意經營得極穩妥,不光沒衰敗,而且穩扎穩打地發展壯大起來。
博古齋是老爺子的心頭好,別看劉家的產業遍布國內外,涉及多個行當,可唯有這個博古齋,是老爺子真正重視的祖業,在古董街屹立不倒百余年,可謂是行業之首。
許導演拉投資的時候笨嘴拙舌,這會兒同人套話,到是相當伶俐,一路溜達的工夫,就從因為好奇,跟著他們一起走的爺倆那兒,把博古齋的事都給打聽清楚了。
這爺倆別看長得挺像,卻只是義父子,也是師徒,并沒有血緣關系,老人家叫王希,是京大考古學教授,年輕的叫王保,是他義子,研究生,按照老一輩的說法,也是他的關門弟子。
王希帶著義子逛古董街已經逛了有小半個月,下一步打算讓這小子來練攤。
按照他老人家的看法,學院派的東西當然很重要,但真真正正在古董街上歷練個一年半載,能學到的東西更多。
古董街上的實踐活動,必然對他家這小子助力良多。
今天遇見楊玉英,王希王老就更感覺自己的想法相當正確。
對博古齋,王希頗為熟悉,畢竟這是古董街上相當有名的鋪子,但凡在這條街上混的人,就不可能不清楚。
“我前陣子在寫一本書,一直想見博古齋的老東家劉書嵐一面,問他一些幾十年前的舊事,可惜,老東家已經有幾年不見外客。”
王希搖頭嘆息。
說話間,博古齋就到了。
它建在整條古董街的中段,整個建筑很獨特,是炎黃非常傳統的古建筑形制,不過不是樣式雷,應該是晚明的建筑,典型的三合院,大門是獨立式的垂花門。
只是大門口立有兩個銅獅子,略有些突兀,兩個獅子還有不同,一只開目,一只閉目,也不知道有什么講究。
楊玉英立在大門口,卻忽然開始發呆。
導演和道具師碰了她一下,她才回過神,面上露出幾分古怪之色,笑道:“沒事,只是這招牌有點奇怪。”
招牌上除了‘博古齋’三個字,還有一個小小的天平,天平之后,背景竟是浩渺宇宙。
那些旋臂和星團,讓人看一眼便忍不住戰栗。
“可不是,江湖傳聞,劉老爺子曾說他們家招牌是祖上傳下來的,這一點讓人分外疑惑,大多數人心里都不信,別的不說,就這宇宙的暗雕,那是他祖上的人能雕刻得出來的?要說這木頭是祖上留下來的我信,可這雕刻……敢說是的那不是瞎子,就是騙子,要不然是白癡。”
王希搖了搖頭,“只是礙于劉老爺子的身份地位,這話大家都不敢當著他老人家的面說。”
楊玉英眨了眨眼。
招牌是不是祖傳的,她也不知道,不過,至少也得有五十年的歷史。
時盟的人上一次到這里,就是在五十年前。
像這種標識,大約只有守望者會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