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
記錄員目光落在掛鐘上,半晌又拿起自己的手表和手機對了對,“是十三分鐘……”
“難道誰又胡亂調試機器,調出了毛病?”
兩個記錄員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地去查設備運轉情況,查了半晌,一點毛病都沒有,而且還都是新設備,比以前的好很多。
再去看看旁邊艱難地從設備室里爬出來的男子,差不多二十五六歲,可謂黃金年齡,一出來就躺在地上,跟被電過一樣,渾身都在發抖,汗出如漿,話也不會說,眼睛也睜不開。
這模樣狼狽不堪,但他堅持到了九分鐘,不光是合格,而且還能評一個‘良’。
初審第一關,先看身體的適應能力,只要在多重機器制造的壓力下維持七八分鐘的低限度運動,就算是‘合格’。
如果是急缺救援師的時候,最低可以放寬到五分鐘,畢竟后面還有無數考核,初審本來也不應卡得太死。
又是第三個五分鐘,第四個五分鐘過去……兩個人都忍不住從椅子上站起來,雙眼死死盯著監控,只要出一點問題,他們立即就去中斷考核。
半晌,兩個人終于確認:“咱們恐怕是真碰見……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一類了吧。”
他們兩個不是正式的救援師,屬于榮譽救援師,都屬于后勤工作人員,但他們一直在做記錄員的工作,見過的救援師可謂車載斗量,基本上每一個救援師進來考核,他們都是一眼就能大體看出救援師的潛力到底如何。
一直堅持到第六個五分鐘,楊玉英伸手拽過毛巾,慢吞吞地走到門口敲了敲門,緩步走出來。
兩個醫生連擔架都準備好了,看著楊玉英本來還微微顫抖,但出了門不過一會兒就恢復過來的腿,默默又把擔架放了回去。
“感覺怎么樣?”
“暈眩,耳鳴,有點惡心。”
楊玉英閉上眼坐下來,輕聲道,“如果繼續堅持的話,我可能會失去移動能力。”
醫生聽了她的話,嘴角一抽,要不是檢測會讓他們失去移動能力,來這么多擔架做什么?
半晌,醫生才問:“就這樣?頭疼嗎?有沒有精神上的改變?生氣嗎?是不是很煩。”
楊玉英清清靈靈的眼睛看過去,醫生頓時不多問,輕輕松松地繼續填報告。
那些受影響深的救援師哪里還等得到他去問?
一個個的眼睛赤紅,見誰就咬誰,絕對和瘋子沒有兩樣。
設備會最大的限度的模擬地陷空間的狀態,地陷空間里最危險的便是精神控制。
所以每一個正式的救援師,最基礎的條件便是抵御精神控制,否則一旦出問題,就是大問題。
“哎!”
此時,工作人員正迅速高效率地把剛才在門前休息廳被砸壞的桌子,椅子,花瓶之類通通搬走,刷刷刷地又給換了一批新的。
曾經也有人建議初審的時候,外面等候區還是普通一點比較好,最好再安排上百百八十個安全顧問。
現在休息區就是放一百張非常舒服的桌椅,裝潢請注明設計師參與,回頭只要有兩個救援師撐不住,在這地方打起來……那再漂亮,再精致的裝潢和擺設都白搭。
只是當初這個休息區開始修建時,那些前輩救援師們很愿意自掏腰包給后背添福利。
未來的救援師們離開身體素質檢查的區域,恐怕本來就心情很憋悶,如果為了不被破壞就不去裝潢,說不定能把好苗子都給氣得轉行。
記錄員把楊玉英的測試數據一上報,好幾位考官的電腦里就出現了緊急提醒。
這幾位剛把棋盤打開,一個子都沒有落,手機上,電腦上提示音的聲響就把他們吵得嘆了口氣,可打開資料掃了一眼,就是資深救援師們也忍不住好奇心起,匆匆跑過去圍觀。
整個初審,楊玉英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分明她剛來時還挺不把初審放在眼里,沒想到一個簡單的身體素質檢查就讓她差點喊出‘放棄’兩個字,幸好最后還是過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