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娘雖然偶爾也會送飯菜來翰林院,但真的很少。一來是因為翰林院也有食堂,一應大小官員都在這里吃飯,包括翰林院掌院學士,有時候不耐煩回家了,也在這里湊合。瑾娘若天天送飯過來,擔心徐二郎天天吃“小灶”不合群,所以就不敢做的太過分了。
二來則是因為,他們所住的柳樹胡同距離翰林院有些距離,做好的飯菜拿到這里也變了味兒。所以綜合考慮,瑾娘就很少讓下人來回送飯了。
但偶爾家里做了新鮮的吃食,她想讓徐二郎也跟著嘗嘗鮮,才會特意讓人送來。
而今天的飯菜都是家常菜,其中也沒有特殊食材,這樣的情況下還需要特意送來么?
問是這么好,徐二郎吃著卻很香。這口味他一嘗就知道是瑾娘的手筆。瑾娘鮮少下廚,不過廚藝還好,雖然比不上專業的廚娘和師傅,但她做的家常小菜味道鮮美,倒是挺符合他的口味。
徐二郎吃的甚香,曲河則笑著回道,“說是四姑娘準備給老太爺老太太做身衣裳,但是缺了兩色絲線,就上街來了。長樂姑娘也有心去鋪子里買些罕見的藥材,就跟著四姑娘一道出來了。”
徐二郎頷首,心中已經猜到瑾娘為何送飯來。
怕是他坐車去宮里時,經過朱雀街被翩翩和長樂看到了,兩個小姑娘將此事轉告給瑾娘,瑾娘擔心他出意外,這才明為送飯,實際上是打量他的安危來了。
念及此,徐二郎就讓曲河回去送個信,“告訴夫人,我稍后回家會去糕點鋪子給她買些吉祥如意卷,再買些玫瑰蓮蓉糕,牛乳菱粉香膏,還有奶油松瓤卷酥。你問問夫人還有幾位姑娘,看還想不想吃別的。”
“是。”曲河應聲出去了,徐二郎慢條斯理吃了飯,又親自己將東西收拾了,才泡了杯茶慢慢喝著消食。
等他一通折騰下來,已經到了下午上衙的時間,衙門里的其余大人也都醒來了,正吩咐各自帶來的小廝打水伺候他們洗漱。
徐二郎去了集體辦公的大堂,幾位收拾好的翰林院官員看見他,俱都熱情的和他打了招呼。順帶著親熱的寒暄,言語藝術的打探中午給陛下講書一事如何,有沒有犯陛下的忌諱,有沒有得到什么賞賜?
賞賜……自然是沒有的。犯忌諱,這個也沒有,不然徐二郎也不可能安然無憂的站在這里了。
幾個同僚沒在徐二郎這里探聽到有用消息,失望的嘆口氣回去工作了。
徐二郎則找到頂頭上司,將已經完整一半的整理校對書稿遞給對方,隨后回去繼續讀書,繼續整理文稿。
下午下衙時天色尚早,徐二郎被宿遷和李和輝約著去喝了杯茶。
宿遷和李和輝都是有分寸的性子,倒也沒有詳細打探他在宮里的舉動,只是叮囑他入了宮更要謹言慎行。
宿遷道,“我之前也在御前當過一次差。”那次還是被掌院學士帶去的,為的是兩個藩國來進貢,順便想帶回一些宣揚天朝上國禮儀文明的書籍回去。宿遷就是作為謄抄書單的人,被帶進宮面圣的。那還是他自殿試和杏林宴之后,又一次見皇上。所以數來數去,這輩子他已經減了陛下三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