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京都后,徐母陰差陽錯錯過了平西侯府好幾樁喜事。但凡到了平西侯府要舉辦喜事那天,徐母不是頭疼腦熱,就是胸悶心悸渾身不舒坦。這也就導致徐母至今還沒去過平西侯府一趟。
如今要登門了,徐母多少有些慌亂。好在她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即便心中不安,也不會在面上表現出來。再來一想她兒子好歹也算出息,如今是陛下也看重的臣子,多的是人想巴結她兒子,進而會巴結她,那她過去了也不會受冷待。這么一自我安慰,感覺還真是這么回事兒。因而,徐母心里的不安便漸漸平息下去,重新變得坦然了。
幾人特意提前過去,誰知到了平西侯府時,就見門口擠擠挨挨的停滿了馬車。
妝點著大紅花,懸掛著紅燈籠,顯得很是喜慶的侯府門口站滿了人,一見到徐二郎等人下車,徐文浩和平西侯夫人身邊的嬤嬤都快走幾步到跟前來。
徐文浩自然是來迎徐二郎的。
幼弟成親乃人生一大事,徐文浩自然請了假歸家,就帶著幾個兄弟和堂兄弟在門前迎客。
他有些話想和徐二郎說,因而在早先一些族人和親朋到來時,就交給幾個兄弟去招待,他則一直等著。沒想到足足等了好一會兒,徐二郎才過來。
徐文浩見狀不免拍著他的肩膀說,“想見你一面可真不容易。”
話落音他就看見了徐母被人攙扶著從馬車中下來,一時間也顧不得和徐二郎寒暄了,趕緊上前幾步給徐母行禮。一邊熱情的給徐母問安,一邊誠懇的致歉,道是“伯母到了京都,小侄本該前去拜會。無奈身在軍營身不由己,一直抽不出時間來,實在是慢待伯母了。”
徐母惶恐的表示,“沒關系。世子以大局為重”“不敢耽擱世子公事”后,徐文浩又客氣了幾句,就招了那嬤嬤上前,讓人抬著轎子把徐母送到內院去。
至于瑾娘和翩翩幾人,也被安排上了軟轎。
瑾娘坐上轎子后,微微掀開窗簾往外看了一眼,就見徐文浩正和徐二郎并肩往府里走。期間徐文浩和徐二郎低語幾句,具體說的什么瑾娘也聽不見。但她見徐二郎點了頭,似乎是應和了什么,心中就不免好奇,不知道兩人說定了什么。
不說徐二郎,且說轎子很平穩的到了內院,瑾娘親自將小魚兒抱下來,又牽了長樂下轎,三人一同去前邊那架轎子處等徐母。
小魚兒除了去過宿家,還沒去別處做過客,可想而知對于眼前的新環境有多好奇。
不過她也就看了一眼就將眼睛收了回去,即便再想打量,也不敢肆無忌憚的看了,只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摸摸的觀望著,看這府里和自家有什么不同。
她倒是想光明正大的“賞景”,可惜,她是個有規矩的小姑娘,不能做那么無禮的事情。
小魚兒這么想著,頭上的兩個小揪揪似乎都無精打采的耷拉下來。
哎呀,不能隨心所欲的玩耍真的好煩好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