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爭氣的模樣看得瑾娘也是好氣又好笑,她從花木后邊繞過來,就說長暉,“你不習武,以后出門遇到危險沒人保護你,你再后悔就晚了。”
幾個孩子看見瑾娘過來了,趕緊見禮。長暉也不緊不慢的給娘請了安,隨即說,“娘我有哥哥姐姐呢,再不濟,這不是還有長綺么。有他們在跟前我才出門,不然我寧愿在家呆著。”
……這個借口真的非常強大了,一時間瑾娘竟然想不到該如何反駁。
相比起長洲,長暉是比較文靜些。這孩子倒是個不愛動的性子,只是因為長洲安分不下來,就總是扯著他到處轉悠。這也使得瑾娘無論在院子里那個地方,都能看見兩兄弟的身影。久而久之,她就把長暉和長洲等同了。但是,仔細想想,長暉還真是個喜靜不喜動的。
那怎么辦呢?難道真不讓孩子學武?
這也不好吧。
習武一方面是為了讓他有自保之力,另一方面也是讓他強身健體。
就是因為從三歲起三胞胎就開始打基礎了,他們的身體才比較康健。一年到頭也不見生一次病就算了,就連氣色都特別好。就是一般單胎足月出生的孩子,比之他們兄妹三個,不論在身高還是體重上,都是沒有優勢的。
這么想著,瑾娘愈發堅定了讓孩子們習武的心思。
她就把她的思慮一說,然后不容長暉拒絕的做決定道,“你就先學到二十歲,等你加冠了,成了大人,能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了,那時你是想放棄還是如你爹這般,幾十年如一日的練習,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娘就放手不管了。”
長暉瞬間愣了,他如今可七歲了,可不是兩三歲的小不點,可以隨便娘親哄騙。二十歲是加冠了,也是大人了,可已經練習到二十歲,幾百年再懶散,再遲鈍,他也該學出個模樣了。那時候自保絕對是不成問題的,所以放棄不放棄,好似也無傷大雅。
“娘你這把時間定的太長了,不如就定在我十歲好了。我十歲也長大了,可以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了。”說著長暉又指指旁邊的宋玉安,“娘,玉安哥哥從小都不練武的,我練到十歲,這絕對可以了。”
宋玉安卻呵呵笑道,“我是不習武,可我從小到大,每天早起都要打兩趟拳。”
長暉不服氣,“玉安哥哥練的根本不是拳,是,是……”具體是什么,長暉也說不上來。
宋玉安是個體貼性子,就說,“不急,你慢慢說。”
“玉安哥哥練的東西,我外祖父也會練。他說那是活絡筋骨的,根本不能算武功。”
宋玉安練習的拳法有點類似太極拳,林父在京城的時候,從同科那里學來了,就每天也在院子里打兩遭。那慢吞吞的看著確實不像能防身的樣子,但是練好了,等閑幾個大漢也是難近身的。
宋玉安就這般和長暉解釋了一番,長安和小魚兒幾人在旁邊聽著,都給宋玉安補充說明。長暉聽明白了,就有些蔫蔫的。
他不想練武,不想做一些出汗的活動。他只對書籍感興趣,就想研究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最后長暉還是把今天的“功課”做完,然后跟著哥哥們回了外院。
徐二郎和瑾娘領著幾個姑娘往內院走時,小魚兒在旁邊嘰嘰喳喳,“長暉不行啊,再這么懶下去,遲早成個大胖墩。”
長綺眨巴著大眼睛點頭,“五哥吃的多,不愛動,是小豬。”
長樂就笑,“你五哥是小豬,那你是什么?”
得了,這話題不能繼續了,趕緊換個話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