繚回頭看了他一眼,別以為你說話小聲我就聽不到,你自己去看,整個七國有誰組建過這樣的軍隊了,誰能做得到,這得累死多少兵家大佬才能搞出來。
“說的好像你們就有了足夠的后輩人才庫一樣,問要個人連主事都要拉出去填坑。”繚說道。
陳平瞬間覺得手里的瓜不甜了,該死的,拉農家看來是不夠了,要說讀書人最多還是儒家,行,我去儒家拉人,怎么說我也是半個儒家弟子,我回去拉人!伏念掌門都跟大王有了親切交談會晤了,我去拉點人儒家應該是不介意的。
“你的科舉到底弄到什么地步了?”呂不韋突然問道。
繚本來要走的,現在也來了興趣了,這下我不是找事了,是你的上司問話了,于是也從案上拿過一個甜瓜啃起來。
“已經開始在長安縣試點了,首次選拔官員九十人。本月下弦正式開考,題目也應經定好。”陳平淡淡的說道,真以為我啥也做不出來啊。
嬴政和呂不韋都是愣了愣,你啥時候跑去的長安縣,我們怎么不知道,你不是每天都快累死了?
“你是怎么做的?”呂不韋開口問道,因為科舉是第一次試驗,所以大王給了招賢館開府權,讓他們自己玩去,所以他們也都沒有關注太多,加上精力都被滅韓之戰拉了過去,反而沒關注到陳平他們玩出什么。
“學以致用,所以此次科舉以用為主,秦國現在缺少的是能治理一縣一郡的主官和法官,因此此次長安縣的考核題目就是何以治縣。自由書寫,時限三天。期間不允許離開考場。”陳平說道,本來的題目不是這一個的,但是沒辦法,韓國貴族都被殺的差不多了,地方極度缺人。他們也只能先優先選擇可以治理一縣的人才了。
“具體說說。”嬴政等人都來了興趣了,雖然他們不會去瞎指揮,但是還是想知道陳平是怎么構思的。
“我們科舉是分國舉和郡舉,國舉是有咸陽統一出題,而且事先會公布空缺的位置讓考生自己選擇自認有能力做好的職位,然后再結合這些職位會遇到的一些問題作為題,交由考生現場答題。然后分出甲乙丙丁四等。”陳平說道。
然后喝了口水,又繼續道:“只有達到乙等以上的考生才能參加進第二次的考試,而二次考試不再是筆試而是由該職位的主官親自考核這些考生。最終選出前三之人,然后再講這三人放到職位上工作三月,由招賢館對這些人的工作情況進行評定,最終擇優錄用。”
嬴政等人都是沉默思考這個方法的可行性,但是相對于察舉制來說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至少已經能夠為秦國招來很多可用之人,即使其中有一些濫竽充數之輩,但是為證三月就是檢驗他們的時候了。
“閱卷官分六人,各自給出評價,去掉最高評和最低評,取其中列為最后的評定。而且閱卷時考生名以火漆封住,直到閱卷結束才可統一拆看。”陳平繼續說道。
呂不韋點了點頭,糊名法和多人閱卷能讓給考生最大的公平,畢竟各個官員可能偏向的百家不一樣,對偏好也不一樣,給出的評定自然也是有很大差距,所以折中取算評價是最穩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