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官方的肯定態度,大部分人的期待感都被滿足了。
從陳舟入選這次第一批的國家“萬人計劃”,到現在媒體以青年人才的旗幟進行的大肆報道。
已經完全把陳舟推到了另一個層面上。
更多的人,也從陳舟身上看到了希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陳舟現在代表了國家對待人才的態度。
那就是擇優而選。
只要你足夠優秀,那就看看這面青年人才的旗幟。
你會獲得國家的培養,國家不會讓人才流失。
這也是國家積極努力的一面。
不過,還有很多人想到了一個問題。
也就是姚彤彤最后問陳舟的那個問題。
現在就可以拿著國家經費做研究的陳舟,會不會去了麻省理工就不回來了?
畢竟,像陳舟這樣年輕的優秀人才,不僅華國想要留住,其他國家也想搶走呀。
所以,網絡上又興起了一小股反向的風潮。
只不過,這股風吹的很小就是了。
在這種一片向好的大的輿論環境下,他們不敢蹦跶太高。
同時,他們也怕陳舟萬一就留校了,壓根不出國,那他們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
陳舟自然也看到了這樣的新聞和評論。
本來他只是覺得有點可笑,這些人連基本的邏輯都沒分清呢,就在這蹦跶。
可陳舟沒想到的是,隨著正面新聞的發酵,這些反向的新聞和觀點也逐漸增多了起來。
尤其是有新聞居然還分析起了他留學后,回來的可能性。
陳舟實在想不通,他自己的事,怎么這些人都能分析個頭頭是道出來了?
而底下的評論,居然大多是是不看好陳舟回國的。
更有甚者評論道:“得,又一個給國外培養的‘人’才。”
這個人,是打引號的。
陳舟對此,很是無語,這難道就是所謂的“罪在將來”?
自己這還沒去麻省理工呢,都這樣了,自己明年要是去了,這幫人是不是跳的更歡?
還有,如果自己真的不回來了,那這幫人到底是高興的說“看我說的對吧”,還是不高興的說“國家人才流失了”呢?
但同時,陳舟也意識到一件事。
本來想著青年人才的旗幟,是憑自己的年齡優勢,憑自己的學術成就,給更多的年輕人一個方向。
但隨著自己成為關注的焦點,自己這本來極其平常的出國學習,肯定會成為很多人持久討論的事情。
“陳哥,不行啊,這幫人怎么這么仇視別人啊?”
趙琦琦的聲音傳到了陳舟的耳中,把陳舟的思緒拉了回來。
陳舟循聲望去,只見趙琦琦氣憤的指著電腦屏幕。
陳舟起身走到趙琦琦身后,看了一眼,伸手拍了拍趙琦琦的肩膀。
趙琦琦扭頭看著陳舟:“陳哥……”
朱明理和李禮也看著陳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