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自己的9名學生,陳舟可以說是充分的發揮了因材施教的策略。
從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入手,結合他們的興趣,合理的為他們選擇今后的研究方向。
除了一名物理系博士生,沒有改變原本讀碩士時,所選擇的研究領域和方向之外。
其余的8人,都是根據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再加上陳舟的建議,最終選定的研究領域和方向。
這其中,對于那5名本科剛畢業,要跟著陳舟讀碩士的研究生來說。
比起其他3名改變專業方向,重新選擇研究領域和方向的博士生。
他們5人算得上是,最美好的開局了。
就算是比起那位從最開始,就跟著興趣走的物理系博士生。
他們5人,也能夠說是幸運的多。
因為,他們從碩士研究生開始,就可以跟著陳舟這樣的學術大佬。
當然,作為一名對自己,都有著變態般嚴格要求的陳舟。
對于這些學生的要求,自然不可能低。
這5名碩士研究生,讀碩之后唯一的難點,大概就是陳舟的要求了。
每個人在確定了研究領域和方向之后,陳舟給他們都限制了一個初步的時間段。
在3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將基礎給徹底打牢。
在這其中,陳舟會根據他們的研究方向,隨時抽查。
自然地,和錢一鳴一樣,他們都可以來跟陳舟請教。
但所問的問題,必須具有一定的含金量。
要不然的話,陳舟不介意將他們從自己的辦公室,或者是從自己的宿舍,轟出去。
最重要的一點是,陳舟還會根據碩士和博士的研究深度不同,給他們隨機布置一些,不算太難的研究任務。
然后,限時完成。
如果沒有完成的話,他們必須在這半年內,重新以出色的發揮,彌補回來。
否則的話,可能會面臨之后更多地問題。
至于將他們帶入自己的課題組,參與到自己的研究中來。
陳舟暫時還是決定不考慮的。
畢竟,沒有扎實的基礎,其他的,還是先免談吧。
他可不是那些,喜歡把學生當做苦力使喚的教授。
他對于這第一批的9名學生,還是抱有不一樣的期許的。
以至于,陳舟對自己給他們布置的課題研究任務,都是自己拿經費出來的。
這一場與學生談,陳舟整整花費了一天的時間。
直到下午五點鐘,這9名學生,才離開他的辦公室。
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多,但對陳舟來說,這也算是一種新體驗了。
這些學生的年齡,與他都是差不了多少的。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才愿意去跟陳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只不過,這9雙炙熱的眼睛,卻還是在提醒著陳舟,他們對自己的崇敬之意。
正想著這些的陳舟,桌子上的手機震動了起來。
陳舟看了一眼,按下接聽鍵,將手機拿到耳邊。
隨即,陳舟就聽到電話那頭傳來的聲音。
“陳哥,你這波宣傳,太給力了吧?‘近距離’跟著你,一下子就沖上熱搜第一了!”
陳海寧的聲音,卻引起了陳舟的疑惑,他不解地問道:“什么宣傳?什么熱搜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