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中微子相關課題的研究,則是從側面會幫助到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理論研究,以及相應工程設計部分。
實際上,這也是陳舟一早便預想過的場面。
尤其是dmd-2號材料的研究,陳舟一直都在考慮,能不能用在可控核聚變技術上。
現在,終于到了實踐的時候。
就這樣,陳舟確定了自己的第一個研究規劃。
可控核聚變技術的多學科聯合研究。
而陳舟自己,也沉浸在了“能源解決之答案”的頁面中。
雖然和以往的研究方式,有一些不同。
但不管在哪,只要研究時,進入了沉浸狀態。
陳舟就是一心一意撲在研究上的人。
就在陳舟完成了物理學滿級升級任務,意識停留在系統空間,沉浸于“能源解決之答案”時。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布了一則重磅通知。
通知的內容,是關于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的。
至于為什么要將這兩個獎項放在一塊發布公告。
一來是因為,兩個獎項的評選,都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進行的。
二來,就是因為一個人了。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陳舟。
陳舟同時獲得了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克拉福德獎。
于諾貝爾獎而言,這是一次打破歷史的獲獎公告。
因為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在連續的兩年里,連續獲得諾貝爾獎。
不管是諾貝爾物理學獎,還是諾貝爾化學獎,亦或者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及諾貝爾文學獎。
乃至于專為某些人設立的諾貝爾和平獎。
在這么多年的頒獎歷史中,從未有人,在連續的兩年里,連續獲獎過。
這是一件足以稱得上偉大的事情。
而且,陳舟在獲得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后。
也將追平歷史上,單人獲得諾貝爾最多的次數。
歷史上,獲得兩次以上諾貝爾獎的人,只有四個。
第一位,幾乎是眾所周知的物理學家。
她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第一位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她就是居里夫人。
1903年因發現放射性釙元素,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提煉出鐳,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第二位是以唯一獲得者的身份,兩次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鮑林教授。
他分別獲得了195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第三位和第四位,則是分別在1956年和1972,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巴丁教授。
以及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桑格教授。
陳舟將成為歷史上,第五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學者。
也將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連續兩年,在同一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毫無疑問,陳舟的名字,將被記錄進諾貝爾獎的歷史。
也將被記錄進整個學術發展的歷史,以及華國的歷史之中。
他創造了歷史,他也就成為了歷史。
于克拉福德獎而言,這雖然是一次錦上添花的頒獎。
但是,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一塊公布后,就更多了一層意義。
別的不說,這兩個獎項在一則公告上同時公布,必然會吸引極大的關注度。
不管是對克拉福德獎,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來說,他們都將借助陳舟的名字,再一次提升自己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