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村子的人浩浩蕩蕩的朝一個方向走,他們在前面帶路,方牧在后面跟著。
繞過長長的水泥路,方牧走在平整的路面上,看著前面帶路的村民,不禁搖了搖頭。
路是人家修的,錢……人家每年回來也要給,可是人的貪欲卻是無止盡的。
方牧不由得想到了個故事。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系還不錯。
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
這兩家本來沒有什么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
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
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后,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
之后,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里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
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
回家后,他的兄弟說了,這斗米能做什么?
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明年地里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么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么一點,真是壞的很。
從此,兩家老死不相往來。
這不就是升米恩,斗米仇的現實寫照嗎?
這群村民踩著人家修的路,用著人家的錢,干的卻是刨人家祖墳,燒人家廠房的事。
關鍵是弱小的孩童、無辜的工人,全部葬身火海,這是人能干的事?
“到了……”
前方的村民停了下來,紛紛讓開一條路,顯然是害怕方牧。
方牧看著前方,一塊黑色的碑,不過只有半截,看來上面半截是被人給破壞掉了。
這塊碑、這條路和相紙上的畫面漸漸重合,方牧確信就是這里。
他走上前去,突然發現碑上面濕漉漉的,可是天空晴空萬里,并沒有下雨。
“路是他應該為我們修的,當時的功德碑我們給他建的,但是沒想到只修村里不修村外。”
“我們專門給他留了半截,每天路過就吐一口口水。”
村民們還是憤憤不平的樣子,好像古有德欠他們的一樣。
方牧沉默,指著這半截碑,道:“剩下那半截呢?”
老人搖了搖頭,道:“被我們扔了,破石頭也不值錢。”
“嗯……”
方牧圍著石碑走了一圈,沒有發現任何異常。
但是這塊石碑為什么會出現在相紙上呢?
方牧轉過頭,道:“這塊石碑上,記錄的是什么內容,你們還記得嗎?”
老人想了想,對其中一個村民道:“你爸當年是建石碑的,你應該記得吧。”
這個村民三十來歲,反應過來,道:“記得,記得,我爸當時還叫我記住這個忘恩負義的人。”
“那還不趕緊給這位……這位大哥說出來!”老人大聲道。
他是被打怕了,打又打不過,只能看對方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