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軍需供應,嚴格的訓練,以及被重新提升起來的軍人地位。這些所帶來的結果就是新組建的神武軍與新軍與之前的大宋軍隊有了本質上的區別。他們成為了真正能夠打仗的軍隊。而不是之前那些連剿匪都異常吃力的禁軍和廂軍。
新年之后,趙栩重新調整了軍事部署。岳飛組建訓練的新軍同樣掛上了神武軍的名號。而神武軍被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由韓世忠為將主統帥,部署在燕云之地。另外一部分就是岳飛率領的在汴梁城周邊的這部分。
除了神武軍之外,訓練更為嚴格,待遇更加優渥的背嵬軍也獲得了擴充。集中了幾乎全國所有能夠騎乘的戰馬之后,背嵬軍的數量被擴充到了三萬之眾。大部分都被派駐去了燕云之地,汴梁城這里只留下了五千騎作為皇帝親衛。
元夕佳節過后,趙栩再次離開汴梁城。
他沒有用上皇帝的諾大依仗,而是帶著數千背嵬軍一路快馬加鞭,沿著官道去往了杭.州城。
柔軟的白云,如同姑娘的裙邊一般被輕風拂動,在天空中緩緩的流動著飄向東方。云朵輕柔,投在大地上的陰影都仿佛快要融化一般。成群結隊的海鳥在藍天上翱翔。
距離杭.州城百余里之外的海.寧縣,在其城外錢塘江入海口一側有一大片密集的建筑群。這里是整個大宋乃至整個世界規模最為龐大,技術實力最為出眾的造船基地。
這個時代里沒人能比趙栩跟了解大海意味著什么。早在他剛剛掌權的時候就調動大量資金在這邊修建了龐大的造船廠,為的就是開波濤于萬里之外。
大宋是一個文化經濟科技異常發達的國家。其技術實力放眼整個世界都是碾壓式的存在。
之前趙栩還準備提出船塢的構想,讓大宋的造船業提前進入船塢時代。可沒成想大宋早在趙光義時代就已經由臨朐人張平發明出了船塢這項劃時代的技術。
大宋的造船技術非常發達,北上可以抵達高麗扶桑,南下可以進抵南洋諸國。
他們制造的最大的船甚至達到了1400噸的驚人噸位。
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格蘭人想要做到這一點,還要等到七百年之后。
有著如此優渥的前提條件,趙栩的許多設想都能夠被實現。
像是超大型船塢,超大排水量,三桅桿加橫帆與縱帆,長寬比壓制在四比一以下,將船底改為平底,密封隔艙,內置火炮甚至于連在船艙內種菜的技術都有。
“真大。”哪怕是在前世的時候見過無數龐大如山的船舶,可那基本上都是在電腦電視上看到的。像是此刻眼前這艘長度足足超過百米,三根巨大的桅桿高聳入云的超級大船,讓趙栩不由自主的發出感慨。
持續不斷投入了上千萬貫的巨款,這筆錢終于是看到了回報。
這艘長度高達一百二十米,排水量超過兩千噸的超級巨艦簡單來說就是在技術上做出改進的放大版西班牙大帆船。
修改了船底和船帆,用上了這個時代西方世界壓根就不知道竹子存在而特有的分段隔艙技術。船底包上了銅皮,龍骨使用鋼鐵加固。
毫無疑問,這就是趙栩想要的船。
有了這種船,趙栩就可以真正的將目光投向遙遠的大海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