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上映的《亡命刺客》僅僅排在第三,單日收獲421萬美元票房。
對此,瑞恩僅是聳了聳肩,原版《亡命刺客》首周末三天僅僅拿到1686萬美元票房,被《泰坦尼克號》的周末三天1760萬美元票房,壓了一頭。
而原版《尖峰時刻》的首周末三天票房,則高達3300萬美元,二者幾乎沒有什么可比性。
一眾院線公司已經決定,增加《尖峰時刻》的上映規模與排片率。
比如一些市中心電影院,很快就可以看到《尖峰時刻》。
原因很好理解,一部商業影片的首日票房出色,院線公司肯定會主動增加資源。
相反類似《亡命刺客》僅僅拿到421萬美元的首日票房,院線公司能維持上映規模不變,已經算是不錯了。
根基獵戶座影業雇傭調查公司得出來的數據,《尖峰時刻》的觀眾里面,超過百分之七十來自華人、亞裔、日裔、黑人等少數族裔觀眾,其中男性觀眾比例占據了百分之六十七,三十五歲以下觀眾占據了百分之六十三。
也就是說,《尖峰時刻》完全是一部由少數族裔觀眾支撐起來的影片。
華人演員與黑人演員的組合,非常完美。
另外影片觀眾口碑上面,非常不錯,根據來自多個城市的180名觀眾問卷調查,在A+到F級的平均分數為“A”。
另外多家媒體與專業影評人給出的評價,只能說是好壞參半。
其中羅杰﹣埃伯特給影片打出了一個高分,并且稱贊成龍是獨一無二的表演者,影片拍攝打斗動作上,沒有用任何一位替身演員。
歐文﹣格里伯曼則在娛樂周刊上面,直接表示不喜歡這部影片,是一部無聊到了極點的影片,讓人看得昏昏欲睡,給出了非常低的“C級”評分。
“《尖峰時刻》的劇情敷衍了事,沒有任何新意可言,克里斯﹣塔克出演這部影片,將會是他做過最糟糕的決定。”
這是來自《紐約時報》上的評論。
瑞恩僅是看了兩眼,便選擇了忽略。
不管影評人與媒體怎么貶低《尖峰時刻》,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影片午夜場票房收獲301萬美元,周五單日票房收獲1125萬美元。
不出意外的話,《尖峰時刻》將會是今年北美第一部票房破億的影片。
商業上的成功,完全可以改變一切。
好萊塢電影公司才不會管媒體與影評人怎么說,他們看重的是商業價值與收益。
接下來,瑞恩則要關注影片的海外市場上映情況。
比起太平洋對岸,周五一天收獲1845萬rmb票房,日本才是《尖峰時刻》的下一步宣傳重點。
原版這部影片在日本賣了21.1億日元,貢獻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海外票房。
相比之下,這個時期的太平洋對岸票房市場,遠遠談不上成熟,頂多算是一個培育期。
《尖峰時刻》能獲得超過1000萬美元票房,已經算是非常難得了,而且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票房分成。
最終可以到獵戶座影業賬戶上的,更是少之又少。
至于韓國、灣灣、香江、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票房市場,幾乎都不是很大,加在一起恐怕都沒有多少。
其余德國、英國、法國、巴西、西班牙等地,海外發行公司還在洽談之中,預計最快也要等到下個周末影片才能上映。
不過根基海外發行公司辦事處,從幾個上映國家傳回來的數據,總的來說還算不錯,一些華人國家地區甚至出現了爆滿。
具體票房數據,還需要等一段時間。
周六《尖峰時刻》繼續熱映,單日收獲1235萬美元票房,毫無懸念的拿下當日票房冠軍。
影片連續兩天單日票房超過1000萬美元,很多媒體逐漸開始轉變口風,認為《尖峰時刻》在商業上面已經取得了成功。
多家評估機構紛紛調整《尖峰時刻》北美票房評估,預計影片最終北美票房很有可能達到1億美元。
華人主演的影片,只有當年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斗》,曾經在北美拿到過1億美元票房。
一時間,《尖峰時刻》的熱度不減反漲,很多媒體拿成龍與當年的李小龍比較起來,從而吸引了眾多美國年輕群體走入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