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永歷十三年六月初四,時近晌午,江陰城內,漸漸的恢復了些許平靜,盡管這座城差點毀于戰火,但戰爭似乎對這座城市并沒有造成多少影響,在一紙安民告示和本地士紳的安撫下,人們又依如往昔般的生活著,似乎清晨的那群情激憤的一幕,并未曾發生一般。
其實所有人都在等著,看著。
百姓們在看,士紳們同樣也在觀望,何去何從,對于百姓而言,似乎影響不大,但對于士紳來說,卻是關系于舉族興衰,這倒是讓江陰一時處于一種權力的真空之中,此時,誰也不敢首先站出來表什么態,不過,雖是如此,生活總需要繼續,至于少數趁火打劫的地痞閑漢被砍了腦袋吊在城墻上之后,這江陰城也就恢復了先前的平靜。
經歷了一次改朝換代后,人們似乎正在迅速的適應這種生活。
其實對于大多數百姓來說,改朝換代是他們渴望已久的,就像人們從箱子里拿出了壓箱的,原本以為只有死后才會穿在身上漢家衣裳一般,更有人老淚縱橫的為重見漢家衣裳而激動。
可是在這看似平靜的城內,卻是依然暗潮涌動。
“這可如何是好啊!”
在家廳堂內,城中的幾位有頭有臉的本地士紳都聚集在這,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帶著惶恐之狀,一位老者更是來回踱著步子。
“現在這可是怎么是個好!怎么是個好啊!”
踱著步子,洪新澤的老臉上滿是愁容,雖說他號稱是洪半城,這城中有三條街上都是他們洪家的鋪子,可他并不是江陰人,他只是寄籍于此,當年清軍攻江陰的時候,他就是為清軍供應糧草的商人,也就是在江陰被屠成赤地之后,他用三千兩銀子買下了城中的三條街,后來又用五千兩買下了城外幾千畝“無主之地”,也就是那時候起,洪家成了江陰城中數得著的大戶。
“可不是嘛,當初讓咱們帶頭捐銀子的時候,那姓林的說,待到將來擊退鄭逆之后,向朝廷給咱們哥幾個請功,咱們當初可是拿的白花花的銀子,現在到好,這江陰沒守住,等那姓朱的緩過氣來,沒準會拿咱們泄憤!”
李玉勤在一旁附和道,
“要不,依我之見,咱們干脆還是暫時躲到鄉下去算了……”
不待旁人說完,洪新澤的老眼一瞪,大聲說道。
“鄉下?你以為你是江陰人,咱們當年怎么發的家?這手上瞧著沒有江陰人的血,可別忘了,咱們當年也時趁火打劫發的家,今個咱哥幾個躲到鄉下,明個就有土匪闖到宅子把咱們的腦袋給砍了……!”
“就是,更何況,現在這明軍勢大,出了江陰,那江面上可有幾十萬明軍,咱們這么一跑,沒準反而惹得麻煩不盡,到時候做實了罪名,又該怎么辦!”
這屋子里的士紳,大都是“順應天命”的主,他們共同點就是當年都是小買賣人,清軍入關的時候,隨其一同征南克北,一面為其供應著糧草,一面從清軍手中收購著其搶來的絲綢、布匹、金銀首飾之類的東西,等到手下有了積蓄之后,就趁著改朝換代,這滿城赤地的功夫,賄賂清軍將領、官員,便占了城內外的無主之地,實際上這時候,江陰城內的士紳,大抵上都是這種人,畢竟當年這江陰城內外幾被屠盡,至于另外一些,則是或是被清軍的暴虐嚇喪了膽,從而“順應天命”,他們或許順應了天命,但是卻依然恪守著一些底線,比如不出仕的底線,也正因如此,這江陰城中,官員往往依靠的就是他們這些客籍士紳帶頭。
原本的,在他們看來,這天下大勢如此,就應該趁機親近官府,撈些好處,可現在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打破了所有人的算盤,尤其是那變故更是把他們推上了風頭浪尖上,萬一這明軍追究起來,那雷霆之怒可不是他們能受得的起的。
“照我說,咱們當初就不應該聽那姓林的話,諸位當初非不愿扯這個臉,現在好了,銀子、糧食咱們都拿了,現在擱明軍這,咱們這就是通虜,是要殺頭的,現在可好……”
一聲抱怨,卻讓眾人心底一陣五味,雖說他們現在這么說,可是當初林知縣不過一說,事后定向朝廷請旨嘉獎他們,他們便毫不猶豫的便出銀子、糧食,十幾年前隨著清軍一路南下的他們,可是見識過清軍的兵威,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會相信——明軍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