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七年前,文廟又加以整修,可在之前的大火中,這里亦曾遭受破壞,在吳友良應朱明忠之請,屬理江陰知縣后,他并沒有重修文廟,而是在這里設立“忠烈祠”,不過按原本他的想法,是在這里設立“江陰義民祠”。
這也就是他所說的“餿主意”,這個主意是用來招攬民心,是用于招攬江陰的民心。那日吳友良的建議自然被朱明忠采納,他非常清楚,在在乙酉守城戰131年后,滿清為行以懷柔,對江陰抗清三公——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分別賜謚“忠烈”、“烈愍”、“節愍”,從而收取江陰民心,甚至讓江陰民眾對乾隆感恩戴德。
而現在相比于他們,朱明忠卻把江陰抬高到了無以復加的位置,除了將文廟改為“忠烈祠”并在祠**奉江陰義民總神位以及抗清三公,朱明忠更是贊譽江陰為“忠義之邦”,而吳良友則請人將朱明忠書寫的“忠義之邦”四字臨刻于石,每字兩尺見方,嵌入南門城垣。進出南門的江陰人,看到這雄渾有力的四個字,無不平添幾分自豪感。一時間江陰民心盡為朱明忠所收。
而今天則是眾人于忠烈祠拜祭抗清三公以及江陰義民的日子,為了這一天,朱明忠已經用了幾天的時間,去籌備此事。回頭看著眼前持槍而立的八千兵卒,他們的身上穿著紅色的軍裝。
他們身上的紅色軍服,并不是這個時代的軍服,而是朱明忠借鑒了19世紀后期“龍蝦兵”的軍服,紅色的上衣,黑色的軍褲。看起來倒是極為威武。
今天不僅僅只是拜祭江陰義民,同樣也是這支部隊成軍的日子。看著臺下訓練了十幾日的八千將士,朱明忠用凝重的聲喝道。
“我大明忠義營八千將士,于止立誓!”
在他的話聲落下時,那些現在已經習慣了后世軍中整齊令號的八千將士,立即齊聲起誓。
大明忠義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自己身份,他們是“大明忠義營”的一員,乙酉守城時,江陰義民用的同樣也是這一身份。
“我大明忠義營八千將士,于止立誓!”
突然,一陣震耳欲聾的喝吼于文廟前方傳來,只驚得李玉春心頭猛然一顫,然后他便聽到那邊繼續傳來的誓言,數千人同時發出的誓言,幾乎達到震天動地的地步。
“此番成軍之后,我忠義營將士,必血戰到底,始終不渝……戰而勝,凱旋而歸;戰如不勝,決心裹尸以還……”
那有如雷鳴般的誓言不斷沖撞著李玉春,只震得他心頭發顫,以至于久久無法平靜,立于街邊的李玉春甚至不知道人何時散去的,待到人散去之后的,有些神情恍惚的他這才算看到那片空地中間一片紅彤,只見八千忠義營的兵座,行列分明地站在正對忠烈祠的空地上。雖然其中大部分人手里只有一根長矛,身上沒穿任何甲胄,只著一件模樣有些古怪的紅色衣裳。卻個個抬頭挺胸,身體豎得如標槍一樣筆直!
就在李玉春驚訝的看著這支似松柏一般挺拔的隊伍時,突然一聲響亮的喝令響起。
“向后……轉!”
隨著口令聲的響起,瞬間,“嗵……”的一聲,八千人就像是一個整齊一般,瞬間便轉向后方,隊伍不見絲毫凌亂,仍然是一整齊的方隊,眼前的這一幕完全顛覆了他的認識,以至于不斷的喃喃道。
“這,這怎么可能……”
故事很精彩,正在繼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求支持、求推薦……歡迎大家加入《大明鐵骨》讀者交流群:150536833一起討論。如果大家對故事的情節有什么建議,可以直接在群里私信無語,另外歡迎報名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