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報?”
“對,就是辦報!想要掌握輿論,就必須要辦報紙,必須要辦一份讓天下都看到的報紙!”
“經略可是指邸報?”
顧炎武試探著問道,“邸報”的內容主要地皇帝的詔書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報,官吏任名賞罰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報。“邸報”的發布要受朝廷的嚴密控制。
“邸報,不過只是給官員看的報紙,邸報的內容由于多受限禁,許多為讀者關心的新聞得不到報道,邸報是不能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求的……”
朱明忠搖搖頭,回憶著后世的報紙,說道。
“我所說的報紙,不像邸報那樣印成書冊,而是直接印在數張大幅紙上,嗯,紙質可以差些,直接印在兩面,每天一期……嗯,一開始的時候可以每周發行一期、兩期……”
這個時代的“周”與后世的“周”不同,按中國的太陰歷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六天一期或兩期,應該可以滿足這個時代的要求,如果每天一期的話,反倒不甚現實。
“這些報紙上,既可以刊登各地官府的新聞、各地戰報,還有發生在人們身邊的事情,甚至小說、廣告什么都可以刊載,他的讀者不僅僅是官府中人,普通的讀書人,甚至販夫走卒也可以看報,只要他們識字就行,它的價格要足夠低,可以幾文錢……”
盡管朱明忠并不了解如何辦報紙,但畢竟他曾看過報紙,知道這報紙的模樣,當然,他更清楚報紙的威力。
報紙!
在17世紀,最重要的宣傳工具是什么?
就是報紙!
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報紙的威力是無窮的,甚至不遜于原子彈,中國古代為何讀書人掌握著輿論,原因再簡單不過,他們掌握著信息,無論那信息是對是錯,對于尋常百姓來說,他們往往只能接觸到那些信息。最終那些信息決定了他們對許多事情的判斷。
“為什么,在很多出了漢奸的地方,其鄉民不以其為恥?甚至以其為榮?就是因為當漢奸那位是附近有名的才子,他會告訴鄉鄰,他這是順應天命,所以,他會讓鄉鄰也去順應天命,和他一同當漢奸,現在,我們要通過報紙告訴他們——漢奸就是漢奸!告訴那些百姓,何為國、何為家,告訴他們什么是賣國求榮!”
必須要辦報紙!
必須要掌握宣傳的力量!
憑借的宣傳的力量,不僅可以把輿論陣地從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手中奪過來的。而且,還能夠樹立起英雄主義,通過英雄主義的形象去改變世人對軍人的看法,兩樣也改變軍人的心態!進而促使他們在戰場奮勇殺敵。
當宣傳的力量被充分發揮起來之后,它所貯藏著的力量,足以改變一切。當然前提是,這個力量必須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所以,這報紙的發行面一定要廣,價格也要足夠低,低到大家都能夠買得起!報紙的讀者越多,報紙的影響力也就越大!帶來的改變也就越大!”
面對經略有些激動的描述著報紙可能帶來的改變,顧炎武卻從他的話中想到另一個問題——價格。
“經略,這,幾文錢一張報紙,別說是印報,恐怕勉強不過只是剛夠紙錢,若是這樣,官府豈不是每期都要貼錢?”
貼錢。
什么事情總要講究個成本。在顧炎武看來,按經略先前比劃的整張紙大小的報紙,單就是五六張那樣的紙,都要兩文錢,再加上印本,這每張報紙沒有幾十文錢,根本就買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