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林百川走了過來,聽著他們的話語人,便于一旁附和道。
“可不是,一家獨大,才是壞事,現在雖說是三足鼎立,可鄭王爺、少司馬、朱經略都是一心為國的忠臣,自然不會自相殘殺,互相折臺,如此,你還擔心什么形勢,你該不會是想等將來局勢穩定了,再考功名吧!莫非心里頭還念叨著北邊的功名容易考?想要賣身相投不成?”
林百川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滿清的功名更容易考,而且他也知道李立青因為父兄被殺,對李子淵甚至少司馬多少埋怨,自然那言語中也就不怎么客氣了,這些時日,通過在報紙上看到的文章,林百川深信一個道理“漢奸人人得而誅之”,或許當初首城的時候,那些守城的民壯,不是心甘情愿上的城墻。但是他們確實是心甘情愿幫助清軍守城。所以即便是他們被殺了也沒有什么好冤枉的,畢竟他們也殺了不知多少大明的官兵。
而一直以來,李立青對其父兄因為被大名,官兵斬殺一事懷恨在心的舉措,在林百川看來無疑就是等同于為漢奸張目。對于這種好壞不分的行為,他自然是一陣冷嘲熱諷。
“姓林的,你說什么哪!”
同窗的話讓李立青頓時怒形于色說道:
“你給我聽清楚了,我是擔心這天下的大好形勢會被他們的私心給毀了,別忘了,人皆有私!”
一句人皆有私。
讓趙恩認真的打量了好友幾眼,這確實是句實話,最后他只是笑道。
“培仁,你定是想多了。”
盡管嘴上這么說,但是他的心底,卻想到若非是“人皆有私”,李立青又豈會對李子淵滿腹怨言,但愿,但愿他們都能一心為國吧!
心底這般想著,李立青忍不住朝著朝著遠處看去,那神情中,帶著一些對未來的擔心。他的這種擔心,帶著對未來時局的擔心。或許他因為父兄被殺一事對于一些人心存敵意,但是并不意味著他不在意大明。
當然,對于一些人來說,并不能理解他的這種矛盾,其實如果換成其他人,攻克了武昌,也許他會拍手稱快,為之祝賀,但是現在,因為家人被李子淵殺害的關系,所以他很難放下個人的偏見,為其取得的勝利而歡呼!
畢竟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私心。而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就像他的同學,因為他的私心對他的冷嘲熱諷一樣。
“可不就是,如果不是人人都有私心,那滿清又豈能占得了我大明的天下,當初守城的時候又豈會有那么多百姓樂意為滿清效勞。”
同學的冷嘲熱諷,讓李立青的臉色變得越發難看起來他不愿再為自己辯解什么。只是是默默地轉身離開了。
再一次離開了書院,李立青往南昌城內走去,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著那些歡慶的人們,聽著耳邊的鞭炮聲。整個人顯得有些悶悶不樂,就這么在城中走著的時候,在經過衙門時,他朝著衙門看去。看著那衙門,心里頭卻冒出了另一個想法。
“這局是當真有外面看到的那么順利嗎?”